今天读Google News时看到这样一篇意想不到的新闻:
陈永正舍弃微软 投奔NBA找寻职业乐趣
http://www.pcpop.com/doc/0/229/229572.shtml
其中提到,“从杜家滨、吴士宏、高群耀,再到唐骏,之前的四人微软中国掌门没有人干的超过两年,而陈永正在这个位置上一呆就是四年”。有意思的是,前四位我都曾打过交道,就是陈永正未曾谋面。没想到就是这位最成功的微软中国当家人,竟然从IT界跳到了体育界,让人大跌眼镜。
杜家滨来自台湾,自从空降微软中国后就一直在大陆的IT圈闯荡,先后出任微软中国、思科中国的掌门人。1998年夏,杜家滨到济南与山东中创签署合作协议,期间我策划了他和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局长左迅生的会谈。会谈后我同与他同车返回驻地。在车上闲聊时,我顺便介绍了一下我们公司的近况,他却若有所思地拍着我的手感叹:“难啊……”! 我当时不解其意,然而他返回北京一周后我就得到消息,他走人了。
吴士宏是1998年打着“把‘微软中国’变成‘中国微软’”的旗号入主微软的。我第一次见吴士宏是在桂林的微软合作伙伴年会上,她上午演讲,下午劲舞,晚上豪饮。席间,她醉意朦胧地与我碰杯、合影,口中尽言豪放之词。年底,我们又在西雅图见面。在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发言时,她临时客串翻译,口译水平让人佩服。吴士宏是销售出身,对微软技术不甚了解,笔记本用红外传送文件都能让她惊奇不已。吴士宏一年半后《逆风飞扬》去了TCL,编织“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梦想,两年后又淡出。
高群耀则看起来是个书生型的人物,也似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却是一位打击盗版的高手。我是在2001年杭州的微软合作伙伴年会上见到高群耀的。在晚宴期间,他似乎不太适应那嘈杂热闹的场面,但依然看起来兴高采烈地与大家跳起了接龙舞,我也跟在转动的人群中,双手扶着他的肩膀。高群耀的反盗版举措并没有给微软带来多少收益,反倒影响了社会形象和与政府的关系。2003年高群耀回到Autodesk,去年又去了时代华纳,也算是一位淡出IT圈的人物。
唐骏是第一个从微软内部提拔出来掌管微软中国帅印的人,他尽心尽力地经营微软在中国的帝国: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微创软件公司。2001年,唐骏为实施比尔·盖茨的“Architect 2000”计划,赴各地软件园考察。我也因此与他在齐鲁软件园会谈,讨论该计划的可行性和国内软件企业的需求。他那时候的表现很自然,也很专业。2002年在上海浦东,我第一次聆听唐骏的演讲,他用刻意表现的“激情”演绎微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渠道建设投资计划——“春耕计划”。这个投资800万美元的大手笔,让我和我的微软兄弟们再次相会在申城,包吃包住包玩,还有免费的往返机票。我此后数次听唐骏的会议演讲,实在为他苦大仇深般刻意表现出的激情而困惑。你能从中隐隐看到鲍尔默的影子,那是一种拙劣的模仿。鲍尔默是市场天才,用自然流露的激情感染听众。唐骏是技术天才,用痛苦模仿的激情硌硬听众。唐骏也太难为自己了。最终,他还是心力交瘁的放弃了,于2004年去了盛大的游戏帝国。
陈永正执掌微软中国之后,我因工作调整没有再与微软有过多的业务往来。尽管如此,我手里还有一张陈永正签署的微软架构师(Microsoft Architect)的证书。如前所述,这是唐骏一手操办的盖茨计划的产物。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封里来,隅里去
有朋友问我为何最近将 MSN 即时消息的别名叫做“封里来隅里去”,进而问我是不是很辛苦。我虽然的确是“风里来雨里去”地忙得不可开交,但此别名并非是指我个人的状态,而是指我对中国网络封锁的态度和认识。
“封里来”,是指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与互联网开放精神背道而驰的网络封锁政策;“隅里去”,则是指这种愚民政策只会使中国更加远离自由和民主,走进死隅,使民众成为井底之蛙,向隅而泣。
中国政府对境外互联网实行内容过滤甚至封锁是不争的事实,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之所以说是“秘密”,是因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正面承认过此事,而最多用“对互联网依法进行管理”的说法来搪塞。这不仅自欺欺人,而且愚昧可笑。同时,对境外信息实施封锁,尤其是对新闻网站的封锁和对境外电台的干扰,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心虚表现。既然心虚,则必有不可告人之处。
中国的当政者自古就有奉行愚民政策的惯例,让百姓生活在当政者营造的所谓“盛世”里。中国的老百姓就这么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吗?非要“伟大光荣而永远正确的”父母官告诉你这个能看能信,那个不能看不能信才能辨明是非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中国的古训,言简意赅地告诉人们如何才能获得真知。而中国的当权者却依然希望二十一世纪的臣民们只听到一种声音,也就是所谓“喉舌”的声音。那是一种单调、片面、误导甚至荒谬的声音。更可悲的是,一些国人经过长期的“熏陶”已经习惯了这种声音,天真地相信 WYHIWII (What You Hear Is What It is)。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可能再回到昨天的中国、今天的北朝鲜那样的封闭世界中去。为什么中国不能坦荡地面对世界,不仅让世界了解中国,更让中国人了解真实的世界和中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封”里来,只能最终“隅”里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另附:中国外交部回应有关“网络封锁”的答记者问
2001年 - 10月23日 孙玉玺)
2003年 - 12月04日 刘建超)
2004年 - 12月02日(章启月)
2006年 - 02月14日(刘建超),02月16日(秦刚),06月01日(刘建超),06月20日(姜瑜),11月16日(姜瑜)
“封里来”,是指中国政府所采取的与互联网开放精神背道而驰的网络封锁政策;“隅里去”,则是指这种愚民政策只会使中国更加远离自由和民主,走进死隅,使民众成为井底之蛙,向隅而泣。
中国政府对境外互联网实行内容过滤甚至封锁是不争的事实,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之所以说是“秘密”,是因为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正面承认过此事,而最多用“对互联网依法进行管理”的说法来搪塞。这不仅自欺欺人,而且愚昧可笑。同时,对境外信息实施封锁,尤其是对新闻网站的封锁和对境外电台的干扰,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心虚表现。既然心虚,则必有不可告人之处。
中国的当政者自古就有奉行愚民政策的惯例,让百姓生活在当政者营造的所谓“盛世”里。中国的老百姓就这么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吗?非要“伟大光荣而永远正确的”父母官告诉你这个能看能信,那个不能看不能信才能辨明是非吗?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中国的古训,言简意赅地告诉人们如何才能获得真知。而中国的当权者却依然希望二十一世纪的臣民们只听到一种声音,也就是所谓“喉舌”的声音。那是一种单调、片面、误导甚至荒谬的声音。更可悲的是,一些国人经过长期的“熏陶”已经习惯了这种声音,天真地相信 WYHIWII (What You Hear Is What It is)。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可能再回到昨天的中国、今天的北朝鲜那样的封闭世界中去。为什么中国不能坦荡地面对世界,不仅让世界了解中国,更让中国人了解真实的世界和中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封”里来,只能最终“隅”里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另附:中国外交部回应有关“网络封锁”的答记者问
2001年 - 10月23日 孙玉玺)
2003年 - 12月04日 刘建超)
2004年 - 12月02日(章启月)
2006年 - 02月14日(刘建超),02月16日(秦刚),06月01日(刘建超),06月20日(姜瑜),11月16日(姜瑜)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