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

谁应该为毒奶粉事件负责?

三鹿毒奶粉事件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波及到远在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更有报道说,还是新西兰政府首先绕过中国地方政府直接向中央报料才引起政府高层的重视。

目前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奶粉中的毒是哪里来的,到底是三鹿、奶农、奶牛、饲料还是野草干的?中国警方也已“迅速”抓到了若干农民嫌犯,并声称搜集到了他们下毒的证据。政府的舆论导向似乎是:找到了下毒的黑手,就知道了谁应该为此事承担责任,也就摆平了此事。

其实,不用查也能知道这是谁干的,只要看看谁能在其中直接牟利就可以了。除去被网民调侃的无辜的奶牛和野草,主要有三方牵扯进来:三鹿、奶农(或中间商,下同)、饲料供应商。这其中只有奶农可以通过兑水添毒的方式直接谋取非法利益。三鹿不需要自欺欺人地提高蛋白质指标,饲料供应商也没必要增加成本添加毒素。所以,直接的黑手自然是向三鹿供应鲜奶的不法奶农。

丧尽天良的不法奶农固然要绳之以法并施以重刑,但这就能安天下了吗?真正幕后的黑手呢?三鹿真的无辜吗?

我看问题的关键不是谁干的,而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具体来说,就是:
  1. 为什么奶农要这么干?

  2. 除了奶农因自身素质而图财害人的直接原因外,还有没有供应链上外部环境的诱因?例如,三鹿是否曾经以不合理的低价收购鲜奶而导致奶农另觅蹊径?是否有因配套措施不完善,导致奶农不得不对鲜奶做手脚后才能进行运输或转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乳制品的恶性竞争已经导致“奶贱如水”并殃及奶农,否则也不会在2007年出台一个所谓的《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以试图规范市场,保护奶农。这一切都有理由让人怀疑大批奶农是被逼上梁山的。

  3. 为什么奶农能这么干?

  4. 向鲜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这种微溶于水的化工原料估计不是简单搅拌就可以完成的,而且还要考虑“成品”奶的色泽、粘稠等感官指标以及颗粒、杂质等物理指标,所以这么“高科技”的活儿由奶农私自完成的可能性较低。那么是谁传道解惑?又是谁利器在手(拥有专用设备)?更是谁在其中穿针引线呢?

  5. 为什么奶农敢这么干?

  6. 我想即使没有宣传教育,哪个奶农也都知道这是伤天害理的事儿,就算不坐牢也得吃官司。那么是谁能让奶农吃下“定心丸”,义无反顾地去害人呢?奶农怎么就能知道三鹿不会追究呢?这其中的奥秘和腐败是脱不了干系的,恐怕也只有三鹿检测、采购及监督部门的“灵通人士”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7. 为什么技术实力雄厚的三鹿没有“发现”?

  8. 三鹿的技术实力可不是一般的雄厚,已经“厚道”了拿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地步,更号称有“1100道工序”来保证从供应商评定、原料采购、车间生产工艺到产品包装和出厂等所有环节的质量安全要求。这样的实力,这样的规模,奶农的“小把戏”难道就发现不了?

    就算三鹿因条件限制,依然用“凯氏定氮”等传统方法检测不出蛋白质的真实含量,怎么事件曝光几天之后生产的所有产品都神奇般地没有了三聚氰胺?此前生产的专供奥运的乳制品怎么就能全都合格?三鹿的质量控制系统在几天之内就全面、系统地升级了?

    其实不仅是三鹿,国家质检总局的全国抽样报告称9月14日后国内生产的液态奶均未发现三聚氰胺,这种普遍性的选择性质量障碍不得不让人对国内所有厂商陡升疑心。

    相信这也是三鹿事件的核心:因为某种特定的利益,需要把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以三鹿为首的这些厂商才会普遍性地选择性漏检三聚氰胺。

    不过这也充分地表明:三聚氰胺并不可怕。我们的奶制品生产商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做到:三聚氰胺想有就有,想没有就没有!

  9. 三鹿事件被层层曝光后,为什么中国的乳制品厂商集体失语

  10. 这种诡异的现象其实已经被质检总局的抽样结果解释得清清楚楚:大家都在干,谁也别指摘别人,保持沉默、静观态势才是上策。近日,虽然部分“上榜”企业公开向消费者表达歉意,但没有一家解释为什么会有三聚氰胺出现在产品中。在核心问题上,大家依然集体失语,依然诡异!

    至于三鹿,只能自认倒霉成了出头鸟。三鹿也的确太出头、太离谱了:据报道“在检出三聚氰胺的产品中,石家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很高,其中最高的达2563mg/kg,其他在0.09-619mg/kg之间”。三鹿产品何必再叫“奶粉”?直接叫“奶味三聚氰胺粉”,三鹿改产可食用化工原料算了!

  11. 国家质检总局近期抽样显示,原本用于日用器皿和装饰贴面的三聚氰胺却如此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奶制品中,为什么会?为什么能?

  12. 这种广泛“应用”证明了什么?证明了“行业潜规则”或“地下行业标准”的存在。当这类事实标准存在的时候,这个行业的人士都会清清楚楚地知道“活儿”该怎么干,“话儿”该怎么说,“漏儿”该怎么补。外行是摸不到这些“门道儿”的。至于蒙在鼓里消费者,那就只能是毒奶接着喝,结石等着长,肾功等着衰了。

    当然,行业人士也会包括主管领导,他们也自然会清楚“官儿”该怎么当,“礼儿”该怎么收,“事儿”该怎么抹。这也就不奇怪当央视著名“喉舌”邢志斌有点儿紧张地首次播报国家质检总局的阶段性检查结果时,不忘在最后“轻描淡写”地说:“多数患儿通过多饮水、勤排尿等方法,结石可自行排出”,“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如及时治疗,患儿也可以恢复”等名为安抚实为开脱的话。

    这类自下而上的规则体系是如何形成和运作的,是解释“为什么会”和“为什么能”的关键。

  13. 为什么中国频频发生事关人命的食品安全危机

  14. 这是体制层面和文化理念上所存在的缺陷导致的,不是特定事件的具体原因,但却是此类事件的根本作用力。

    中国人也是人,不能拿生命当儿戏。是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