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完震撼人心的2006年度国际新闻图片展,我又到楼下的州立图书馆阅读室查阅了几本关于中国和澳洲的综合性地图册,然后我决定就近去感受一下黄昏下的悉尼歌剧院(Opera House)。
刚到悉尼的时候,曾经在西侧的 Harbour Bridge、东侧的 Domain 以及北侧的 Port Jackson 水面上欣赏过悉尼歌剧院那闻名世界的风采,但并没有实地去过那里。那时的感觉是,她怎么没有照片中看到那么洁白呢?
谁知,等我实地到了悉尼歌剧院下,摸着她斑驳的水泥柱,看着上面泛黄的瓷砖,我这才意识到这个只有 33 年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岂止是不洁白,而且是旧得很!我都有点儿后悔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她,还不如只是远远地望她而心存美好,呵呵。
其实,从开始登上悉尼歌剧院外的阶梯开始,就已经可以感受到她的陈旧了。剧院外的阶梯是深色的,质地是很粗的沙砾,边缘已经没有棱角,看来有太多慕名而来的人曾经拾级而上。外墙水泥柱的外皮已经有所脱落,像是牛皮癣发作的样子。剧院玻璃门的样式很过时,外表磨损也很严重,与中国城市城乡结合部常见的茶色铝合金玻璃门无甚差别。剧院侧墙上的大茶色玻璃挂着自上而下积累的灰尘,边缘和角落上是或大或小的蜘蛛网。塑造歌剧院高雅外形的瓷砖已经开始泛出黄色,其工艺水平看起来与中国乡镇企业的瓷砖不相上下。歌剧院贝壳造型的内侧尽是雨水冲刷后留下的污浊痕迹,如同额前苍老的皱纹,很难想象这是一个 33 岁的“青年”应该有的样子。
进入歌剧院,昏暗的灯光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备有电脑的 Box Office 柜台在这样的灯光下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国内二星级酒店的前台。抬头可以看到未经粉饰的水泥墙体,虽然可以理解成这是一种风格,但往往给国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毛坯房改装的仓库,里面还常可以看到走线的痕迹。
卫生间里的设施也略显陈旧。但是洗手池的设计独具匠心,波浪式平台不仅看着舒服,用起来也很方便和卫生。卫生间门把手的镀铜已经有所腐蚀,摸上去有些粗糙的感觉,提醒人们这是一个曾经讲究但是现在失修的剧院。
我在里面的休息处读了一个小时的澳洲版《读者文摘》。等我走出歌剧院时已经天黑了,迎面看到的是灯光下辉映着的港桥。港桥是雄伟的,歌剧院是陈旧的。
不过,这似乎并不影响悉尼歌剧院在澳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她依然是迷人的,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