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4日星期日

我们与巨头们间到底有多少差距?

想了解目前我们与国外巨头们的差距吗?用 Google Trends 试一试吧!

也许你无法得到具体的数值,但我想你也许能非常直观地看到目前的“时值”差距,也许更是市值甚至是实质的差距,因为这是全球网民用鼠标客观投票的结果。我不能说 Google 搜索量的高低意味着技术或产品水平的高低或者其他能力,但至少能表明某个品牌受到全球关注的程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品牌的成功和市场价值。

我们先来看一下所谓PC产业三巨头的对比,因为联想声称自收购 IBM PC 事业部后已成为继戴尔、惠普之后的第三巨头。那么他们之间的品牌差距有多大呢?

[Dell, HP, Lenovo] 的搜索量对比表明,惠普大大高于戴尔,这与其产品线较戴尔丰富不无关系;而联想则基本停留在水平面上,与惠普和戴尔受全球关注的程度根本不能相比。新闻引用方面的对比表明,戴尔频频亮相于媒体,惠普则逊色许多,而联想依然基本保持更低的调子。2004年4月联想更名为 Lenovo 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其全球新闻引用量微有起伏;2005年12月的 IBM 收购案则使联想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但随后的前惠普 CEO 菲奥莉娜离职事件受到了媒体更为广泛的关注。尽管如此,这两家公司仍无法与戴尔在新闻引用方面比拼“出镜率”。

[Dell, HP, Lenovo] 的地区和语言对比显示了戴尔和惠普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区域和普及程度,联想则仅在印度有可见的一席之地,其他地区几乎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即使是使用中文的网民,也更多地关注 HP 和 Dell,而不是 Lenovo。

然而,国内的统计结果 [戴尔 | Dell, 惠普 | HP, 联想 | Lenovo] 证明了联想在中国市场上的主角地位,无论是搜索量还是城市、区域的对比,都显示了联想是中国局部战场上不容忽视的力量。结合上述全球的统计资料,这再次表明今天的联想仍然是一个立足于中国的联想,它在全球 IT 市场上的表现和被接受程度都太弱了。

让我们再看一下除去联想以外,其它 PC 巨头的品牌对比(含 IBM ),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Acer, Dell, Gateway, HP, IBM] 的统计结果虽然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包括业务范围的不可比性(如 HP 和 IBM 都有相当比例的非 PC 业务),但其搜索量的高低却与目前业界人士基本认可的排名大体相符。我们且不去细论 Dell 和 HP 谁一谁二,但 IBM 行三,Acer 和 Gateway 等争四保五的态势与目前的 PC 界的格局基本是一致的。那么,我们的联想在哪里呢?如果加进去,它还是会在基线上徘徊。

联想看来并没有真正成为全球 PC 界排行老三的领头羊,它与其它世界级选手们还是很有差距的。不能光用硬件的产量说话,品牌是一个综合的东西。

限于 Google Trends 只能支持 5 个关键词做比较,我们最后保留 Dell 作为基准,加入 Microsoft 和与 Lenovo 相关的 IBM、ThinkPad 作为参照,与 Lenovo 一起纵览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Dell, IBM, Lenovo, Microsoft, ThinkPad] 的结果表明了Microsoft 作为老大的地位,Dell 依然其次,IBM 保持行三,这三个品牌之间尚有较大的差距; ThinkPad 虽乃名门之后,但已经接近基线了,而 Lenovo 线几乎可以当作 X 轴了。这种品牌之间的直观差距,是否可以解释 IBM 为什么舍弃 PC 业务,甚至包括放弃这个名将之花的 ThinkPad 品牌呢?

这样看来,IBM 是审时度势的,把已经属于鸡肋的 ThinkPad 让给了 Lenovo,虽然 Lenovo 时至今日连这个鸡肋的影响力都不如。

联想是中国顶尖的 IT 企业,也应该是国内企业国际化的先驱,他们尚且如此,那么我们的其他企业呢?

我们与巨头们间到底有多少差距呢?

我不是泼冷水,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冷静地认识到这些差距,知耻而后勇。知道差距才能知道要追求什么,这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非常多,切不可以为选了一个英文品牌、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设立了海外机构或者把总部迁往国外就算是国际化了,就可以得意地示人了。

国际化的路还长着呢,决非一日之功。

另外,Google Trends 的确不错,用数字和图表直观地告诉我们新闻炒作背后的事实,一如真正的 Google 搜索所做的那样。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