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 - 截屏于2010年4月22日19:57分(北京时间)
黄河新闻网 - 截屏于2010年4月22日19:58分(北京时间)
新浪新闻中心 - 截屏于2010年4月22日20:24分(北京时间)
新浪新闻中心 - 截屏于2010年4月22日20:26分(北京时间)
如果说地震预报还受制于诸多不可控因素的限制而尚有一定的理由可以解释,那么政府政策的调整可完全是掌控之中的,应该不存在所谓“辟谣失误”。然而,现实呢?
新浪新闻中心 - 截屏于2010年4月22日21:21分(北京时间)
新浪新闻中心 - 截屏于2010年4月22日21:08分(北京时间)
中国广播网 - 截屏于2010年4月22日20:57分(北京时间)
中国广播网 - 截屏于2010年4月22日21:08分(北京时间)
姑且先不论重大民生政策的调整是否需要公开和透明,单就事先所谓“谣传”四起,就说明了政府部门保密工作的水平,也说明了这些公务员的实际素质如何。例如,2007年财政部上调印花税前就已经有知情人发布消息,不仅准确说明了上调的幅度,连发布的时间也非常明确:“夜间”。果然几天后,财政部真的在零点偷偷摸摸地突然发布消息,并称立即生效。
保密工作做到这个水平已经够丢人的了,更丢人的是还要事先恬不知耻地“辟谣”,事后脸不红心不跳地大谈政策调整的“优越性”。难怪民间有此说法:吆?政府出来辟谣了,看来那一定是真事儿了!
政府政策如此,疫情控制也是如此。而且,一旦疫情实在瞒不住了,政府就开始发动一切手段宣传党和政府是如何治病救人的。非典(SARS事件)、甲型流感(H1N!)和口足手病等都是典型的例子,无一例外。如:在非典事件中,官方承认前说没有疫情爆发,直到蒋彦永向美国《时代》周刊揭发事实为止;承认后再宣传非典是“可防可治”的,而多年后有病人开始出现股骨头坏死和肺纤维化等后遗症。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虚假辟谣或隐瞒真相的问题,而是政府的心态和体制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