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星期六

“一刀切”法整治色情网站

真是想不通,本来整治国内网站的色情信息问题是件好事儿,可是政府竟然采用这么弱智的方法管理媒体和信息产业。“不管什么网站,先断了再说”,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以下是刚刚访问“橡树济南”网站的结果。


橡树济南 首页 - 截屏于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6日20:01分


“一刀法”,因噎废食,宁可错杀一万,不可错过一个。现在的共产党比过去的国民党还脆弱⋯⋯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曝光未备案的非法政府网站

这半个月以来,国内互联网一片肃杀气氛,大小网站的站长和博客作者们无不胆战心惊。先以扫黄为契机,关停一批涉黄网站,随后与BT相关的各类网站相继以各种“技术”和“手续”等原因出现大面积“故障”,紧接着就是在CCTV的出击下整顿域名。工信部要求域名要纳入监管,而且管得很宽,国内域名要管,国际域名也要管,不听话就断你解析,好不生猛,俨然是一场“域名大革命”!

官方报道,2009年12月16日上午,工信部在京召开了“全国域名注册管理暨落实依法打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会议,“要求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要完善管理措施,防止违规网站利用变换域名等手段逃避监管。”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对网站未备案的域名不予解析(含跳转)。

所谓“备案”,全称是“ICP备案”,即所有大陆境内的互联网内容供应商(ICP)、域名及其网络地址(IP地址),无论属于政府、企业和个人,均须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所谓“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中登记注册,并取得“ICP证”(网站经营的许可证)后方可开通服务,否则就是非法,要被取缔。简单地说,这就是网站的“准生证”!

而上面提到的“跳转”就是通过电信供应商生猛地拦截来自用户的域名访问请求,无赖地把网页跳转到另一个政府非要你看的网站。2001年首次封杀Google就是用的这种流氓手段,算是小试牛刀。那次出事后,网络上下一片怨声载道,而政府和电信供应商一起装傻,很“负责”地排查了一系列“高难”技术问题后也没曾蹦出个“跳转”的解释。而今,政府已经不再那么“害羞”地使用这个术语了,而是“大大方方”地将其纳入行政手段,很“牛”,很“专业”。

前段时间包括 btchina.net 在内的一批备受中文网民喜爱的网站,就是因为一直没有“准生证”,被直接“人流”了,而且不管你是几个月还是几年了。

既然“准生证”这么重要,那么那些从来不会被封的政府网站都有证吗?今天,在看了有关的新闻报道后,俺本着为政府“分忧”的想法,对中国政府网列出的相关政府网站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检查,不想还真发现了八个没有ICP备案的非法政府网站。现根据其在国务院序列中的顺序列出如下,并附相关网站的首页截屏为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 www.mod.gov.cn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www.moe.gov.cn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 www.mos.gov.cn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www.moh.gov.cn
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 www.saic.gov.cn
6. 新华通讯社 - 203.192.6.89/xhs/xhsjj.htm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www.drc.gov.cn
8.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 www.gwytb.gov.cn

注:网上可以搜到另一个新华通讯社网站,也是一个未备案的非法网站。

希望 CNNIC 和相关的域名服务商、电信运营商根据工信部12月16日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立即停止解析上述非法政府网站,建议跳转到工信部备案系统网站,并对这些非法网站进行停机整顿,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在达到政府部门对普通网站的各种“要求”并取得“准生证”后方可恢复运行。切记,切记!

希望广大网民通过各种方式转发本建议,促进工信部深入开展“打击非法域名和网站”的专项斗争,把这场“域名大革命”进行到底!

附“非法政府网站”的首页截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首页 - 截屏于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1日19:09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首页 - 截屏于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1日19:07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首页 - 截屏于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1日19:06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首页 - 截屏于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1日19:04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首页 - 截屏于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1日19:11分


新华通讯社 首页 - 截屏于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1日19:12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首页 - 截屏于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1日19:13分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首页 - 截屏于北京时间2009年12月21日19:18分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中国军事设施一览图

偶然在网上发现了一个专门公开核武器解密档案和相关分析的网站:《核武信息项目》("Nuclear Information Project"),是美国科学家联盟FAS)搞的一个公共教育计划。该网站2006年11月曾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核部队和美国核战争计划》("Report: Chinese Nuclear Forces and U.S. Nuclear War Planning")的报告,并附了一份可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观看的《中国军事设施一览图》。


下载《中国军事设施一览图

该图利用谷歌地球标注了中国大陆主要的军事设施,包括停放着成群的轰六战略轰炸机的南京大教场空军基地、停放成群强五强击机的山东潍县空军基地、停泊在山东姜格庄的汉级核动力潜艇、停泊在辽宁省葫芦岛军港的094型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部署在河南洛阳的二炮东风五洲际弹道导弹(CSS-4)等等;连某些基地的地下设施的入口也被标得一清二楚,如安徽肥东空军基地的两个进山的入口可以被清楚看出当时尚在施工中。

通过谷歌地图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中国军事设施所在地都被单独的更高精度的卫星照片所覆盖,看来这些地方不仅间谍卫星经常光顾,连商业卫星也不放过这些热点。当今世界的军事秘密的确不是靠传统方法能保护的,靠简单的伪装也很难骗过空中的眼睛,如新疆鄯善空军基地甘肃下河清空军基地被遮盖的滑行道等。

我想,中国军方也会对这些公开的秘密感兴趣的,这也许和玩“捉迷藏”游戏的心理差不多。

2009年12月9日星期三

济南方言词汇 D

得劲儿 (děi jìnr) -【形容词】(1) 舒坦,舒服。例:“这个沙发坐着挺得劲儿,不孬。” (2) 顺畅,得力。例:“这个工具箱跟了我好多年了,越用越得劲儿。”

点化儿 (diǎn huar) -【动词】欺骗,使上当。例:“他点化儿你玩儿来,你还真信啊?!”

跌泄 (diē xie) -【形容词】(1) 丢面子。例:“巴结了她半天也没落个好脸儿,太跌泄了!” (2) 不走运。例:“今天太跌泄,就没个顺溜儿的时候。” 【动词】使脸色。例:“到底谁惹你了?你跌泄了个脸给谁看啊?”

腚沉 (dìng chen) -【形容词】(1) 没长眼神儿,该站起来的时候还坐着。例:“客人都来了你还不快去泡茶,咋这么腚沉呢!” (2) 由于负载大而难于移动。例:“你的车和你一样,都太腚沉!”

腚眼 (dìng yan) -【形容词(不雅)】(1) 滑稽,可笑。例:“这段相声太腚眼了。” (2) 调皮捣蛋,行为出格。例:“他是个腚眼孩子,成天不让人省心。” (3) 装模作样。例:“腚眼么啊你,你以为当了组长就了不起啦?”

2009年12月8日星期二

济南方言词汇 C

草鸡 (cǎo ji) -【形容词】(1) 无精打采,疲劳,打蔫儿。例:“这趟跑得忒远了,可把我累草鸡了。” (2) 怯懦,不中用。例:“为啥别人都没事儿,唯独见了她你就草鸡了呢?” (3)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能力。例:“别看他这么横,要真动手他就草鸡了。”

操弄 (cào nong) -【动词(不雅)】(1) 糊弄,欺骗。例:“活儿干成这样了还说没问题,你操弄谁呢?” (2) 挑唆,忽悠。例:“你怎么这么憨啊,净让他操弄你忙前忙后的。”

潮、潮巴儿 (cháo, cháo bar) -【形容词】(1) 不合时宜。例:“大家都是休闲装,就他潮乎乎地穿一身燕尾服。” (2) 缺心眼儿。例:“你咋这么潮巴儿,阴天还指望去看日出?”

出立 (chū li) -【动词】(1) 向下滑落(通常沿物体边缘)。例:“你可站稳了,别从墙上出立下来。” (2) (因胆怯而)退缩,后退。例:“这小子太怂,人家都往前冲,就他自己往后出立。”

2009年12月7日星期一

国境之南

台湾电影《海角七号》的插曲《国境之南》很好听,是一种轻轻诉说,又伴着宜人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不错。只是,搞不清楚电影中指的“国境之南”具体是哪儿:日本、大陆、台湾、高雄、恒春、南洋、澳大利亚??:-))

国境之南

如果海 会说话 如果风爱上砂
如果 有些想念遗忘在某个长假

我会聆听浪花 让风吹过头发
任记忆里的爱情在时间潮汐里喧哗

非得等春天远了夏天才近了
我是在回首时终于懂得
当阳光 再次 回到那 飘着雨的国境之南
我会试着把 那一年的故事 再接下去说完

当阳光 再次 离开那 太晴朗的国境之南
妳会不会把 妳曾带走的爱 在告别前用微笑全归还

海很蓝 星光灿烂 我仍空着我的臂弯
天很宽 在我独自唱歌的夜晚
请原谅我的爱 诉说的太缓慢

济南方言词汇 B

拔腚 (bá dìng) -【动词(不雅)】滚开,滚蛋。例:“他听不懂济南话呀,让他拔腚,他倒进来了。”

扒翻、扒拉 (bā fan, bā la) -【动词】(1) 乱找东西。例:“你扒翻什么呢?” (2) 把东西搞乱。例:“别扒拉我的抽屉!”

半吊、半青 (bàn diao, bàn qing) -【形容词(不雅)】(1) 缺心眼,行为不妥。例:“这个小偷把自己锁在屋里被抓个正着,比较半吊。” (2) 行为不正常。例:“下这么大的雨你也不打伞,耍什么半青啊你?”

半吊子 (bàn diào zi) -【名词】行为半吊的人。例:“你可别跟他学得和个半吊子似的。”

白搭、白瞎 (béi dā, béi xiā) -【动词】白白浪费。例:“刚把车擦干净就下雨了,白瞎了一下午的功夫。”

嘣呒哏儿 (bēng mú genr) -【动词短语】(1) 吹牛。例:“真的?你又嘣呒哏儿了吧?” (2) 聊天,侃大山。例:“这哥俩儿在家里喝着大茶嘣了一天的呒哏儿。” (3) 胡诌八扯。“这小子成天嘣呒哏儿,没真事儿。”

不的 (bù di) -【连词】不然,前缀“要”。例:“要不的这事咱这么办吧?”

卜拉 (bū la)-【动词】(1) 用手轻微拨动或晃动。例:“这玩意儿贴得忒不结实,一卜拉就掉下来了。” (2) 捣弄。例:“你去看看那个锁能卜拉开吧。”

2009年12月6日星期日

济南方言词汇 A

济南话是俺老家济南的土话,是一种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且极富表现力的方言。整体来说,济南方言接近普通话,属于北方语系,很容易听懂,但在词汇和发音上却很有自己的特色,其粗犷、幽默的表达方式正是济南人的质朴和豁达性格的体现。

俺一直坚持说济南话,而且早就有个想法,就是收集和整理常见的济南方言词汇,并力求准确和完整地解释其背景和含义,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济南话所带来的乐趣。

今天算开张了。日后将以字母次序逐步汇总和更新26篇词汇表,分别以《济南方言词汇 A-Z》为题发在本博客上。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今天的帖子就算其“A”篇了,虽然俺这会儿搜肠刮肚也没想出以字母“A”开头都有哪些济南土话⋯⋯

2009年12月5日星期六

原来网警是这样操弄网站的

今天偶然在橡树摄影网上发现了一则全站置顶的通告:“紧急通知:上级要求本站不得发任何人体作品”,内附“上级口头通知”,这才让俺知道国内网警和网站间有即时通讯,可以如此实时操弄网站,禁言放风,收放自如。至于收放的依据嘛,那就是看再上面查得紧不紧,而不是什么法律法规。

网警的话都是指令式的,如“彻底清除”、“不准发”和“不要打擦边球”等,口气不容质疑,“否则关站别怪我没提醒”。前后不到两分钟的“口头”训话,就让橡树摄影网上下紧张,深感危及“生命安全”,匆忙发布了置顶全站的“紧急通知”。

现转贴该通知及其“上级口头通知”的原文如下:

通知:

因上级要求,本站不得发任何人体作品,一旦发现马上删除,为了我站生命安全,请各位橡友理解并遵守规定。

2009.12.1

附上级口头通知:

网警 11:45:51 - 你网站彻底清除人体图片
橡树 11:46:08 - 人体?
网警 11:46:07 - 再次发现,电信要关机我们就没有办法控制了
网警 11:46:10 - 恩

橡树 11:46:18 - 不准发人体嘛?
网警 11:46:26 - 这段时间查到严得很
橡树 11:46:28 - 这是摄影呀
网警 11:46:29 - 不准发
网警 11:46:46 - 不要打擦边球,否则关站别怪我 没提醒
网警 11:46:57 - 我晓得你那个叫艺术
网警 11:47:04 - 但是最好不要弄

橡树 11:47:14 - 全部删除?


** 更新一 **

2009年12月11日,橡树摄影网继上述紧急动员后,再次根据“上级通知”全站置顶发布《接紧急通知:本站暂时关闭旧图,清理露点图片》,全文转发如下。在随后的跟贴中,有橡树成员戏称这是“全靣发动一轮网络文化大革命!”

噩耗

本站接上级通知,要求本站今天前逐一排查全站几百万张图片,不能有一张露点照片存在。明天,排查后如再发现问题监管部门将作关站处理。因监管部门采取强硬措施,网站和投资人利益将受严重挑战,事关重大,而网站又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排查如此多图片,因此暂时关闭旧帖和旧图(不显示)先保命过关,排查后开放。

警告:切勿发人体图片,一经发现,不论资格多老都作永久禁言处置。


** 更新二 **

2009年12月16日,橡树摄影网继续发布置顶全站的《通知:对于涉嫌违规和“擦边球”内容要坚决清除》,全文转发如下。

通知:对于涉嫌违规和“擦边球”内容要坚决清除

尊敬的用户

您好!

经CCTV报道后,互联网正在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清理整顿工作,全国各地上海移动、上海电信、蚌埠电信、景德镇电信、山东网通、成都沙河堡机.房...等多个机.房被集体断网整顿,有的至今没有恢复。在此非常时刻,绵阳机.房开始整顿。

1:彻底关闭一切未备案网站;关闭对wap网的使用。
2:立即停止提供时政类新闻资讯;BBS论坛社区、图片网站、相册、小说网站,聊天网站,音视频网站、交友网站、搜索网站、私.服网站、性用品网站等高风险频道要全部暂时关闭。
3:对于涉嫌违规和“擦边球”内容要坚决清除;不具有国务院新闻办或地方主管部门颁发的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也必须关闭。
4:禁止一切违反国家法律的内容.

再次提请广大用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务必确保空间上不存在有害、低俗信息,未备案信息,否则空间将被永久关闭,造成严重后果。

2009年11月30日星期一

АК-47突击步枪是全自动还是半自动

“⋯⋯当行政能力测试(简称行测)考试结束后,考生小李一出考场,就冲着等待在考场外的男朋友发问:

АК—47突击步枪是全自动还是半自动?

女孩叹着气说,行测中有很多知识都不知道,只能瞎蒙。”

据《中华网军事频道转载,这来自《上海青年报》一篇关于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道,题为《公务员考试考哭女大学生》。

看来,政府现在是越来越有前瞻性了,知道以后的公务员将要应付的突发场合,所以提前将枪械知识纳入须知范围,免得入行后一旦某天被“一小撮暴徒”围攻的时候还不知道找支“全自动”来应付应付⋯⋯,呵呵。

这世道⋯⋯,牛!

回国

这些日子,有26个普通的中国人备受世界的关注,因为他们都被困在国外没法回家。他们当下都在苦苦地煎熬着,我相信只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回家。

这26个中国人当中,有25个在遥远的索马里,被那些据说是“游兵散勇”的海盗们劫持着。说来也寸,向全世界“展国力、扬军威”的国庆阅兵刚过不到三个星期,就传来了中国货轮“德新海”号在印度洋被劫的消息,似乎是索马里的小毛贼们在向我泱泱大国叫板。


强大的中国海上阅兵

派遣舰队和海军陆战队赴亚丁湾打击索马里海盗
- [ Translate this page ]


写到这儿,我斜眼看着桌子上的我的中国护照,想:

2009年11月23日星期一

三个“最”人

今天和朋友聊天,顺便总结了一下至今为止我所知道的三个世界“最”人。

现今世上最无耻的人当属台湾的陈水扁。相信这种无耻之徒几千年出不了一个,可真就让台湾人给赶上了。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得有个道儿。无论你是“一个中国”,还是“台湾独立”,更无论你是做善人,还是做歹人,其实只是观点和行为方式不同而已,但都有着自己行当内的规矩和道义。可像陈水扁这种敢做不敢当,醉死不认酒钱,只要钱不要脸,装疯卖傻,乱咬朋友乱认主子的丧家犬,还真是没见过。这种人渣就算当流氓也不够格,竟然被台湾人走眼选成了总统。这种打不死的蟑螂比澳大利亚的真蟑螂还恶心。

当今世上最傻☓的人当属毛泽东的那个弱智孙子毛新宇。这位自命不凡却愚蠢透顶的主儿竟然还有着“军事博士”的头衔,还号称要当“中国最年轻的将军”。这不仅拿自己开涮,连中国的教育和军队也一道儿涮了进去,更由此可现在大陆的那些“博士”们都是些什么货色,也不知道那些只会“唱戏”、“拍照”和“放屁”的“将军”们面对战争能干些什么?是唱歌把鬼子吓死,用相机把对手砸死,还是放“二战论”的臭屁把敌人熏死??更惨不忍睹的是这孙子的狗趴“书法”,竟然能好意思拿出来给人看,还有没有点儿公德心??作为一名准“将军”,相信他的“夺命字”、“二战论”和“打敬礼”等独门绝活儿定能恶心死来犯之敌,来一个硌硬一个,来两个腻歪一双。

亲眼所见的最下三烂的人是当属撞了我车子的巴基斯坦人阿米尔。此人自从被警方追查到后,对警察和我就没说过一句实话,所做的没有一件事儿不是坑蒙拐骗,肆无忌惮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我总是相信人是有基本的道德底线的,尤其是在澳洲这个“澳憨”居多的地方;然而在修车这件事儿上,我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决定:让这个王八修车。结果是,他先谎称已经申报理赔,随即在中东人的修车行私自修理,装报废件,拆原装件,喷糟烂漆,换备用轮,把一辆车况甚好的“雅阁”改装成了一辆动感十足的“骄子”。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多人、多手、多点的“联修”行动,唯一的成绩就是将一辆被撞多处不能驾驶的原装车变成了一辆仅仅能动的组装车,然后在跟我玩儿“消失战术”数周后十分好意思地通知我说:车已搞定,你要是不满意,让修哪儿就修哪儿。当再次坐进我那辆已经灰头土面的“红本”时,我平生第一次有了吃苍蝇的感觉。

2009年11月15日星期日

“GENETRIX项目”密闻

今天在网上和老爸聊天儿,闲话不知咋得就扯到了美国高空间谍相机。印象里是从回国的航班线路说到了两岸直航,又从台湾物价聊到了中华航空,再从华航的事故转到大韩航空的多起空难,从韩国858号班机被炸唠到了北朝鲜特工,继而联系到中共潜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40余年的间谍金无怠以及暴露金身份的中共叛逃情报官俞强声,进而扯到了台湾当局在大陆解放初期的特务活动及所用的美国装备。随后,老爸就讲起了他曾经亲眼所见的美国间谍相机。

那是1956年的事儿,当时军队刚刚恢复军衔制度,老爸他们正忙着在军装上打眼儿以便佩带新发的军衔。有一天,军区打下了一个美国间谍气球,截获的间谍设备被转到了司令部通讯处,等待移交上级部门分析处理。几天后,老爸和他的战友们都好奇地赶到通讯处想看个究竟。

据老爸描述,那是一个半米见方的盒子,边角是圆的,颜色以绿色为主,看着很结实的样子。盒子表面印有各种文字,其中包括中文,大意是:这是来自美国的科学仪器,请拾获者尽快与当地政府联系,将其交还美国科研机构云云。不过,很显然,那时候没人会把这东西再还给美国人了。

盒子上装有多个摄影镜头,但都已经被军方用黑纸片折得严严实实,想必什么也拍不到了。令人惊奇的是,虽然这个大盒子被从空中击落,摔得很厉害,却依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咔嚓咔嚓地响,显然是在继续拍照。其防震设计的完美、相机的可靠性和电池的耐久性可见一斑。

老爸还告诉我,这个东西在大陆境内被发现时已经飞得不高了,看来应该是计划落到日本或韩国什么地方的,没想到被那时警惕性颇高的人民群众发现并举报。

我听了这个故事,倍感好奇,于是根据老爸的描述从网上搜索有关的资料,果然发现美国人的确用过此法收集军事情报,这就是鲜为人知的“吉尼特列克斯项目”("Project GENETRIX")—— 一个由美国空军情报部门一手操办的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高空情报收集计划。

关于这个项目的中文资料不多,目前找到的只有一篇题名《气球间谍秘密战》的概述,署名刘俊韬,发表于《国家安全通讯》2001第2期。这篇文章倒是以《利用气球进行间谍秘密战》为名有多处转载。

英文的维基百科有这个秘密项目的条目,但是也介绍得比较简单。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网站上发布的一份解密文献倒是披露了一些内幕,道出了这个项目前前后后的原委。该文档题为《CIA和U2计划:1954-1974》,可直接下载

现将相关章节《美国空军GENETRIX气球项目的影响》翻译如下。右图是该章节所附的“GENETRIX项目气球放飞”的历史照片。

“⋯⋯,GENETRIX项目源自兰德公司于1951年启动的一项研究,就是利用携带相机的气球来获得东欧、苏联和中国的高空航拍照片。截至1955年底,美国空军已经解决了多项在相机设计和恢复技术方面的难题,并制造了大量的项目专用气球。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55年12月27日正式批准了该项目,两个星期后即在美国的西欧基地开始放飞气球。截止1956年2月末,美国空军总计放飞了516个气球。”

“GENETRIX项目远没有其东家们所期望的那样成功。计划启动后,许多气球受制于信风而向南欧漂去,然后进入了黑海和中国的沙漠地带,因此错过了位于高纬度的首选目标区。大量的气球并没能成功地穿越苏联和中国,部分是因为被敌机击落,其它的则是因为过早地消耗了砂囊而下降得太快。所放飞的516个气球中,只有46个气球的负载被最终回收,其中四个的相机没有工作,另外八个的照片没有情报价值。这样,只有34个气球成功收集到了有用的照片。”

“GENETRIX项目的低成功率并不是其所遭遇的唯一问题,更严重的则是放飞气球所激起的抗议风潮和舆论谴责。尽管美国空军曾为此公开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称这些气球是用于配合国际地球观测年(IGY)的气象研究工作,东欧国家依然以气球危及民用航空器为由向美国和国际航空管理机构提出强烈抗议,苏联则向联合国和放飞气球的国家递交了措词强烈的抗议书。苏联方面还收集了许多GENETRIX气球上的聚乙烯气囊、照相机和无线电发射机,并把这些物品在莫斯科向各国媒体公开展示。”

“所有这些舆论和抗议最终让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这些气球惹出来的麻烦远比好处多得多’,并下令终止了该项目。1956年2月7日,国务卿杜勒斯告知苏联方面称将不再发送‘气象研究’的气球,但并没有对此做出任何道歉。”

“尽管GENETRIX犯了众怒,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特文宁(Twining)将军还是提出了另一个气球计划,准备采用比GENETRIX飞得还高的气球,而且可以在18月内准备完毕。但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回应空军称,他对‘不再对气球有任何兴趣’。”

“虽然军方从GENETRIX项目上获得的图片情报在数量上很有限,但这依然是二战后所获得的关于苏联的最好的也是最完整的影像资料。”

(未完待续)

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

道听途说之澳憨篇

以下摘自今天“mX”小报的“道听途说”栏目。“mX”报是在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班发行的面向上班族的免费晚报,其“Overheard”栏目专门刊登小报读者们所偷听到的一些无理头的搞笑言论。

甲:“嘿哥们儿,你知道明年要开冬运会了吧?”
乙:“哦,是吗,他们在哪儿开呀?”
甲:“不知道呢,也许会在一些有雪的地方⋯⋯也许喜马拉雅山。”
- 安德鲁

Guy 1: "Hye man, did you know the Winter Olympics are on the next year?"
Guy 2: "Oh really, where they holding them at?"
Guy 1: "I don't know, maybe somewhere where there is snow... maybe Mt Everest."
- Andrew


女孩:“日本和中国是不是一回事儿啊?”
男孩:“不是,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小岛,而中国是在亚洲。”
女孩:“哦,这么说中国在亚洲,而日本就在中国里面啦?”
- 地理课

Girl: "Aren't Japan and China the same thing?"
Boy: "No, Japan is a little island by itself and China is in Aisa."
Girl: "Oh, so China is in Asia and Japan is inside of China?"
- Geography lesson


我晕!

2009年8月9日星期日

戴秉国坦言中共核心利益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为期两天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后披露了中方向美方传达的信息。其中“很重要一条是相互理解、尊重支持对方,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

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呢?据戴秉国解释,“中国的核心利益第一是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其次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是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戴某所言可谓是“官方观点”了吧,却泄漏了天机。可以看出,他所谓的“核心利益”是“中共”的核心利益,而不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在中共的眼里,处于核心利益第一位的是“维护基本制度”,说白了也就是维护中共的统治,也就是维护一个特定政党的利益。公开声称维护自己的统治要比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重要,这不能不说是耸人听闻和卑劣无耻了吧?

2009年8月8日星期六

评迟延年的“网络颠覆”论

诸位都知道“拉不出屎嫌弃茅坑”的说法吧?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据称近日来源于《解放军报》上的一篇文章:《网络颠覆:不容小觑的安全威胁》。这篇“高论”的作者是“迟延年”,据说还是位从事军事理论研究的主儿。

我是捂着鼻子看完全文的,因为此文实在有“臭狗屎”之嫌。

该文首先断言“近年来不少国家出现“动荡局势的重要根源之一”是“‘外部敌对势力’的网络威胁”,进而以今年摩尔多瓦和伊朗的大选为例,宣称这是美国的“金融大鳄”和中央情报局等“幕后推手”利用Twitter等网络工具进行煽动的结果,其“目的就是制造更大的混乱”云云。

首先,虽然美国政府等所谓的“幕后推手”否认参与此事,但我相信这不见得都是捕风捉影。因为美国中情局历史上干过类似的事情,不能否认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所以我们姑且先假定有所谓“外部敌对势力”的参与。

那么,“外部敌对势力”既然是“重要根源之一”,那么“重要根源”之二、之三又是什么?作者没有在文中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是在刻意回避,还是假装不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作者应该知道吧?“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关系作者应该学过吧?摩尔多瓦和伊朗和的国内矛盾如果不激化到一定程度,就算是他们人人都用Twitter也不会出现骚乱的。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用Twitter,怎么别的地方不骚乱?

Twitter和YouTube等新兴网络平台在这些事件中充其量只是“催化剂”而已。而且,这些平台是平等的,谁都可以利用。政府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公开信息呢?一个公开透明的机制是不会涌现出那么多所谓“不明真相”或被“误导”的群众的。这个简单的道理,作者不会想不通吧?

作者的这种思路和“拉不出屎嫌弃茅坑”的逻辑似乎没有本质区别吧?

该文随后宣称“美国许多政客就非常注重推行‘网络外交’”,美国国防部长更“坦言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络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其潜台词就是美国要用这些工具给别的国家添乱。

这不恰好说明,美国的政客们是在利用这些公开的平台让信息更加透明吗?这种做法有什么不对吗?

至于国防部长盖茨的言论,作者的引用有断章取义和偷换概念之嫌。据美国国防部的官方报道,针对伊朗抗议事件中社交网络所表现的威力,盖茨认为“通信技术带来的通信自由对美国来说是的重要战略资产”。注意,这里说的是:“自由”是“资产”。盖茨对此解释说“这些技术的出现是对独裁政府的重大打击”,“这是自由世界的巨大胜利,因为对信息的垄断已经不控制在政府的手里了”。他还认为这种影响也早有先例,“毫无疑问,西方传媒对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解放就扮演了重要角色”。

独裁从来都是见不得光的,不是吗?

该文还危言耸听地称“盖茨正式下令成立网络战司令部”,“美军的网络战部队已达到9万人之巨”,会“必要时发起网络攻击,侵入别国军事网络”云云,似乎这些“动荡局势的”也和美国军方有关。

哪个国家都要为保卫国家的安全而建立网络部队,中国军方不也是在建设自己的网上国防力量吗?这和信息自由有什么关系?为了国防就要禁止信息自由?就算是“必要时发起网络攻击”,针对的也是敌对国家的基础设施,估计不会是用Twitter之类的社交平台吧?就算美国想用这个混淆视听,搅乱民心,一个开放和自由的国家会怕这个吗?老百姓就这么傻?老百姓只有对自己的政府失去信任的时候,才会听别人的!

该文认为“互联网信息发布、传播的自由性,决定了其信息必然是鱼龙混杂,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以诱导和放大社会矛盾,甚至引发动荡和骚乱”,并以“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为例证明其断言。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浑浊的,“水至清则无鱼”可是中国的古训了吧?中国老百姓不傻,不需要政府用去费心建设一个“无毒”的网络,他们只要一个开放的空间,能够自由表达就够了。中国的当政者如果真有这个心和力,只要让老百姓能吃上“无毒”的食品就谢天谢地了。有一个真正透明和开放的政府,中国老百姓自会明辨是非和真假。

关于乌鲁木齐的骚乱及其导火索,谁是谁非我们不在这里评判,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我想说的是,如果政府一直妥善处理民族矛盾,自始就不封锁消息,让中外媒体公开调查和报道,那么即使出现局部争端,也不会有那么多群众“不明真相”,更不用在乎那个“满嘴跑舌头”的热比娅了。现在倒好,只要一出事儿,就是境外敌对的“一小撮”干的,自己永远正确伟大;一次两次也许说得过去,说了N年了,不仅“汤”不换“药”不换,连“名”都懒得换了。现在只要政府一说“一小撮”,老百姓就笑了。

我还想提醒一下的是,关于美国的“金融大鳄”和中央情报局等是“幕后推手”之说,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的。要是换了国内媒体,也许新闻还没发布,记者就已经神秘失踪了吧?

该文还认为“西方国家已牢牢掌握了国际互联网的控制权”,这种“制网权将成为左右未来国家安全的另一战略制高点”。

这是事实。这应该是先有技术方面的历史原因,再有美国政府的政治考虑。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而不是某政权的私利),中国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应该能够独立运行,并具备成熟和稳定的防护体系。但是,这不能以侵犯公民隐私权和剥夺言论自由来换取。

该文还建议了两个解决方案,其一是通过国产化“尽快摆脱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软件和硬件控制”,其二是“提高隔绝、屏蔽、锁定、反击网上恶意攻击的能力”。作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互联网防御的‘铜墙铁壁’”。

解决方案一听起来不错,虽是“老生常谈”,但我认为原则上是对的。问题是中国的所谓“国产化”在现实中是畸形的,为了“国产化”而“国产化”,不仅因系统兼容性差和综合应用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一批“束之高阁”的技术和产品,而且滋生了一批“挂羊头卖狗肉”的利欲熏心之徒。多少年过去了,这种“国产化”已经成了一个笑话。

解决方案二简直就是骇人听闻,完全是“因噎废食”。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为当政者继续其愚民政策多了一个借口而已。这种思路只能让我怀疑作者要么是弱智,要么是“马屁精”。就为了对付国外所谓“敌对”的那“一小撮”,就要在现行网络封锁的基础上“提高隔绝、屏蔽、锁定”网络的能力,难道13亿中国人就这么怕那“一小撮”?是老百姓太幼稚无知?还是你当政者心虚有鬼,怕得要死?!

作者之所以能这么想,敢这么说,我猜一定是个“忠实”的“党奴”吧?呸!

2009年8月7日星期五

初中生介绍中国网络封锁

偶然看到一个初中生的讲稿,很不错!作者是“郑界涵”,一个北京的小愤青。:-))

2009年8月4日星期二

毛泽东语录在悉尼

看看这是什么?

Mao's Quotation

没错,一本毛泽东语录,英文版的。这是在悉尼的新南维尔士州立图书馆的藏品。今天下午俺没事儿借来看来着。

这本1972年发行的语录,到今天也有37个年头了,可是看着还蛮新的。这本书看来当年发行了不少,网上有不少相关链接。亚马逊也有卖的,便宜的不到10美元。

《语录》内页上的出版商信息是: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1972

《语录》最后一页上盖着经销商的章:

CHINA BOOKS & PERIODICALS, INC.
2929 Twenty-Fourth Street
San Francisco CA 94110
ISBN 0-8351-2388-X

另外,还看到二本骨灰级的毛泽东著作,分别被州立图书馆和米切尔图书馆当文物般保存着,只能在规定地点查阅。可惜相机没电了,只拍了上面一张照片。等下次一并介绍吧。

2009年8月2日星期日

澳洲前总理们退位不省钱

据今天的澳洲新闻报道,目前在世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有五位,每年都得让纳税人花不少冤枉钱。

约翰·霍华德John Howard)是澳洲历史上执政时间第二位的总理,他退休后比执政时还要让纳税人费钱。据墨尔本的太阳报周日版通过《信息自由法》所获得的资料显示,这位前任自由党领导人当时在任的年薪是33万澳元,然而他卸任后的第一年(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就给纳税人交了一份累计超过一百万澳元的账单。

这些花费中的一大笔钱用在了霍华德那间在市中心能欣赏悉尼港湾的豪华办公室上。他花了$416,952澳元装修这座位于马丁广场(Martin Place)的办公室,其中包括$2510澳元的家具。由纳税人买单的还包括:
    $318,000 - 私人工作人员费用
    $21,600 - 车费
    $21,361 - 机票
    $7,739 - 手机费
    $6,082 - 各种报纸和期刊
    $4,300 - 办公室保安费用
    $3,622 - 办公室办公设备
    $1,834 - 办公电话费
    $1,432 - 家庭电话费
    $1,180 - 办公室电视和视频系统
这项调查还显示,澳大利亚五位在世的前任总理去年报销了接近三百万澳元的费用。霍华德先生无疑是其中最能花钱的一位,但他辩解说这些花费没有超出为所有前任总理所限定的范围,并说去年的花费包括了对他办公室的一次性装修费用。

1975年至1983年就任澳洲总理的马尔科姆·弗雷泽Malcolm Fraser)是第二位花钱能手。他为他的位于墨尔本繁华购物中心科林斯街(Collins Street)的办公室拉出了一份$518,000澳元的账单,其中包括$142,000澳元的租金。

随后继任的鲍勃·霍克Bob Hawke)也申报了$420,302澳元的花费,其中包括$291,434澳元的工作人员费用和$13,602澳元的机票。

再随后继任的保罗·基廷Paul Keating)看来是最节约的前任领导人了,他的悉尼办公室去年花了$365,033澳元。

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

雷人的谷歌翻译

今天偶然发现一些来自西班牙的用户利用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阅读我的英文摄影博客。我好奇地也试着用谷歌翻译把我的博客译成中文,结果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先说说博客的名字。博客的英文全称是“OZ Photographer - A Chinese photographer in Australia”,本意是“澳洲摄影者 —— 一位在澳大利亚的中国摄影者”。谷歌翻译的中文译法则比较雷人:“绿野仙踪摄影 - 中共摄影师在澳大利亚”。

把“Chinese”译成“中共”就已经很矫情了,把“OZ”译成“绿野仙踪”则更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通过搜索“绿野仙踪 OZ”才知道原来这和一部美国的童话故事有关。其小说的原文名字是“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中文被译作“绿野仙踪”。故事中的“奥兹国Land of Oz)”是一个虚构的国度,和澳大利亚没有关系。可是,“OZ”是澳大利亚的俗称,也是重量单位“盎司”的缩写,都应该比那个嘣呒哏儿的“奥兹国”更广为人知吧?俺不得不怀疑这负责中文翻译的谷歌工程师是台湾背景的看着“绿野仙踪”长大的主儿。

雷人的不止这些,多的是。比如:

把“Digtal Zoom (DZ)”翻译为“”数码变焦 (卵)”。

把“Son of M8”翻译为“儿子的M8公路”。

把“At first, three shots taken from the same standing place”翻译成“在第一,三杆取自同一常设地点”。

把“Dynamic B/W Film”翻译成“动态乙/ W型膜”。

“It was a fine sunny morning with very good clear visibility and a nice blue sky”翻译成“这是一个阳光明媚,今天的罚款非常好的清楚地了解和一个不错的蓝色的天空

把“HDR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译做“人类发展报告(高动态范围成像)”。

把“AWB (Auto White Balance)”译做“澳大利亚小麦局(自动白平衡)”。

与谷歌翻译类似的在线翻译服务有不少,比较知名的有雅虎的“宝贝鱼”。宝贝鱼的翻译虽然也水平一般,但是没有这么雷人,整体质量比谷歌翻译好许多。

可以看出,谷歌翻译是在尝试一些更流行或更贴切的译法,但是没有结合上下文和学科分类。尤其是缩写,仅用一种缩写译法哪能通吃所有的场合?不雷人才怪。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从力拓间谍案看中国信息安全

力拓间谍案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因为事关中澳两国在战略基础原材料领域的巨额投资和贸易,所以其事态发展一直广受两国企业界和政界的关注。对此间谍案的来龙去脉和具体细节,我不想多谈,因为这既不是我熟悉的领域,也不是我关心的话题。

我想谈的是:这个案件所反映的中国信息安全现状。

这里所指的“信息安全”,不是指狭义的仅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技术问题,而是指广义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秘密的意识问题,也就是大家对信息安全的敏感性问题,属于信息安全中“机密性(Confidentiality)”方面的管理问题。

据中国官方表示,“有关部门”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证明被捕的四名力拓员工“为境外刺探、窃取中国国家秘密,给中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另据报道,这些证据包括在涉案的电脑中“发现了宝钢、首钢、莱钢、新钢、萍钢等中国数十家公司的详细资料,部分资料更详细到了原料库存、生产安排、销售情况等企业机密”。

姑且先不论这些数据属于“国家秘密”还是“商业秘密”,单就我对国内企事业单位的了解,相信这些所谓的秘密资料是完全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获得的,直接的、间接的都可以。当然,这不是合法的,但却实际上是可行的。我曾在中国的此类工厂里工作过,原料库存、生产安排和销售情况等数据在基层各部门根本不算什么敏感的秘密。这些资料都是平时摊在办公桌上的东西,相关人员可以随意带着这些资料回家,也可以随意存放在个人的笔记本电脑或优盘上。

我不清楚这些钢厂是否对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过保密教育,也不清楚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经手的信息有无高度保密的意识。但是,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对此相当怀疑。国内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都做得相当不足,这类事例不胜枚举。我可以坦率地举个人的几个例子,包括商业银行、大型企业、政府机关,甚至还有军事科研机构。

先说小例子,看看国内银行是如何对待客户资料的。我用的是中国银行的国际信用卡。某日,我到其市分行换领新的信用卡。领卡前,银行职员指着柜台上的一个本子让我登记以示收到新卡。我看了一下,上面赫然记录着其他用户的姓名、完整卡号、地址和电话。如果有人暗自记下几个,这些资料足够用来发一笔横财。我当然拒绝填写此类资料,并向这名职员说明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虽然她随后把此登记簿从柜台转移到抽屉中,但谁能保证此后这类信息不会被意外泄露呢?

再说说国内大型企业的商业秘密。我曾经在不同渠道接触过联想、新浪、华为、东软、浪潮、中创等国内知名IT企业的内部资料,涉及人事、市场、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等多个方面,内容之丰富和翔实超出我的想象。而且,这些渠道几乎都是来自他们的竞争对手。这些资料不光被用作竞争分析,还几经转手成了许多小公司起步的学习资料。另外,我也有机会受邀审核过部分企业,看到过他们提供的“官方”数据。实话实说,那些“官方”数据远没有我看到的“地下”版本来得真实。这些涉及企业核心秘密的的资料是如何传出来的?我不得而知,但相信是“内鬼”。

政府的例子就不再多举了,可以参考我2006年写的《关于国办密函》一文。需要说明的是,此文仅举例说明了政府部门因缺乏安全意识而“自曝”的秘密,并不包括那些涉嫌贪污腐败和国家安全的案例;而且,有些示例中的网址直到今天依然可以访问。

再举一个科研机构的例子。某科研单位参与了我海军某常规动力潜艇的技术装备升级项目。在2004年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具体参与该项目的一位技术专家向我们介绍了在潜艇上应用的新技术并展示了图片。我作为发言人之一事先拿到了所有的PowerPoint文件,包括这位专家的潜艇项目讲稿。我注意到这个讲稿不仅文字内容涉密,所附的装备图片也都是原尺寸的,足可以放大看清芯片型号和线路设计。会后,所有的讲稿被组织会议者好心地上传到某大学的网站上,并邮件告知所有与会者,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我获悉后,立即致电他们要求删除此讲稿。尽管这艘潜艇已于2003年因机械故障失事,尽管会议组织者在第一时间内应要求删掉了涉密讲稿,这都暴露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相当缺乏国家安全和保密意识。

所以,我想这类泄密问题在中国不只是孤例,只不过大多数是因为还没有被意识到、被发现或造成损失而成为泄密事件。我相信,力拓间谍案也是因为力拓突然中止了与中铝已达成的战略合作交易协议,造成中方巨大损失后才被中国安全部门正式确认调查的。中国安全部门能在较短时间内采取行动也说明他们此前应已有所察觉和准备。

我们再来谈一下前面搁置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问题。这两个概念可以有一定重叠,对于部分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商业秘密应被视为国家秘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具体数据或信息的划分,应该是在“东窗事发”前,而不是事后。因为这不仅决定了事后追究谁的责任,更决定了事前就对机密信息已经有特别的保护(专人、专项)。否则,不仅保密信息不能事先得到有效的保护,事后也无法追究责任人。“国家秘密”有“国家秘密”的保护手段,“商业秘密”也有“商业秘密”的保护方法,两者不是一个级别,不可同日而语。

问题来了,那么此案中的那些钢厂的“原料库存、生产安排、销售情况”等信息算不算“国家秘密”呢?如果算,按规定那可是要定级的:“绝密”、“机密”或者“秘密”;而且,这要明确在相关文件上明确标识出密级,并且通常不应该是电子版。有报道称某保密专家认为力拓事件中的证据的密级“需要由保密局做出鉴定”,这简直是儿戏。如前所述,密级是事先定的,定了密级才能有相应的配套保密措施。哪那有事后鉴定一说。我很怀疑这个所谓专家的来历。

这些证据是否“国家秘密”决定了这个案件的性质,也决定了这些企业的相关责任人应该具备怎样高度的安全意识,应该如何保护这些信息,还决定了他们要为此承担的责任。

总之,对于信息安全而言,技术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是解决如何做好的问题;而安全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是第一位的,这是解决做还是不做的问题。技术手段可以靠资金投入来解决;意识问题可不是单纯用钱就能解决的,需要切实的培训、指导、执行和监督。

然而,国内的现状却是:技术有了,意识不足,而且是意识严重不足。

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

梅德韦杰夫真的喝醉了吗?

今天收到朋友转发的一组照片,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最近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八国峰会时没出息喝大了,有一组照片为证。这可是新鲜事儿,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位国家的总统处理政务的时候醉酒的呢。

我跳到一个国内的论坛看了看这些照片。哈哈,的确非常搞笑。我尤其喜欢看梅德韦杰夫眼神发直的神态,比较憨,比较帅呆,呵呵。让我们来对比一下他的“标准照”和所谓的“酒后照”看看:

Medvedev_OfficialMedvedev_Drunk_1Medvedev_Drunk_2

我想这种新鲜事儿肯定国外也有评论,况且这些照片也不是国内记者拍的。在谷歌新闻上搜了一把,果然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评论,还有更多的照片。相关的俄文评论看起来更多,只不过咱实在看不懂那些天书,不知道俄国人在嘀咕些啥。

摩尔多瓦的一家民间新闻门户不仅登出了许多照片视频,连这些首脑们刚刚喝了什么都列出来了。这篇短文说:根据意大利最大的新闻机构安莎社(ANSA,原文误为“ANSI”)的报道,首脑们工作午餐中的饮品有:

- Toast with Ferrari Spumante(烤面包配法拉利斯普曼泰,斯普曼泰为意大利产气泡酒的统称)
- Ferrari Perle Nerò(一种非常希罕的葡萄酒)
- Grappa Solero(一种改良传统工艺的意大利渣酿白兰地

这么好的酒,多贪两杯看来也是很情有可原滴(的)。就算是喝大了,也怪不得小梅嘴馋啊,他在俄罗斯喝不着嘛。

另外插一句,俺原来只知道“法拉利”是意大利的名车,却不知道“法拉利”还可以是名酒。查了维基百科后俺才知道这“法拉利”原来是意大利人的一个大姓,其古意大利文的本意是“铁匠”。难怪这么多“法拉利”呢,敢情不是一码事儿。长见识了。

要说起八国峰会上贪杯的事儿,这似乎也不是第一回。摩尔多瓦的这篇文章就提到了在2007年八国峰会时,法国总统萨科齐也似乎是多喝了点。在一段视频中,他神情尴尬地解释说“刚和普京在午餐时进行了一次长谈,所以迟到了⋯⋯”。怎么都是工作午餐?怎么都是和俄罗斯总统呢?

不过,人家俄罗斯媒体可不是这么看笑话的。英文的《真理报在线》就对此有很严肃的评论和分析。文章认为,“法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的领导人看起来的确像是喝醉了。但是后来表明,这些照片显然是记者们挖空心思炮制的噱头而已。”("The leaders of France, Russia and Italy indeed looked like they were drunk. It later turned out, though, that the photos appeared as a result of reporters’ burning desire to produce a cheap sensation."

该文章评论道:“这类噱头经常出现在西方媒体上”。“有人视其为言论自由的表现,声称任何人都有权利调侃他们的政治领袖”。“所幸的是,这不是俄罗斯的传统,我们希望永远都不是”。注意哦,俄国人不认为自己是“西方”的,而且认为西方和他们的传统是对立的。

文章还从摄影的技术角度分析道:“那些摄影记者是用高速连拍功能拍摄的这些照片。这种功能会抓取到人们一些荒唐的姿势以及他们脸上滑稽的表情。我们都会有各种姿势,我们的面部表情也随时会有变化,一旦把一些动作从其他动作中剥离出来,这些动作就会看起来很怪异和滑稽了”。想想我们平时照相,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这些摄影记者的鬼花招儿就是,他们先拍摄不少于一百张这三位政治人物的照片,然后特意挑出那几张丑化了的图片给那些耍噱头的人去报道。专家们说,那些记者们当时对准的是法国的萨科齐,而不是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因为这位法国总统已经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卷入多起丑闻了”。这种想法就有点偏颇了,完全是站在俄国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文章进而指出,“如果没有和那些照片同一场景的视频资料,任何人都会认为这三位政治人物的确喝醉了。然而,这段视频清楚地表明:那不是事实”。

该文章还试图抓出这个恶作剧的始作俑者。“最初,据说这些噱头照片是法新社(AFP)拍的。但是,俄罗斯的‘政治在线’网站发布了对法新社驻俄罗斯及前苏联首席摄影记者尤里·克多波诺夫(Yury Kodobnov)的访谈,他称法新社和这些照片没有任何关系”。这位资深记者同时认为,“这些照片是从德新社传出来的,并随后发到了世界各大通讯社。”

《真理报在线》不仅很严肃地分析了整个事件,甚至还呼吁读者“在其网上论坛讲出真相并谴责恶魔”("Speak the truth and shame the devil on Pravda.ru forum")他们竟然将恶作剧者称为了“恶魔(Devil)”,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此事的重视和愤慨。的确,一个总统的形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他们这样呼吁看来是为了维护俄罗斯的尊严。

需要提醒的是,《真理报在线》和原来的俄共机关报《真理报》是两码事儿,和目前俄罗斯境内发行的《共青团真理报》也没有任何关系。俄罗斯国内有多份名叫《真理报》的报纸在发行。原俄共《真理报》在1991年被叶利钦下令关闭后,其大部分职员于1999年加入网络媒体《真理报在线》,使其成为目前访问人数最多的俄罗斯新闻网站。

总的来说,仔细看了看这段视频,我也同意上面《真理报在线》的结论:梅德韦杰夫没醉。从视频上看,梅德韦杰和萨科齐都看起来很正常。梅德韦杰似乎是为了顾及围观的记者,才在东道主贝卢斯科尼指路后匆忙地向记者打了个手势,并做了个善意的鬼脸,没想到却落下了把柄。

尽管如此,我倒没有像俄国人那么上纲上线地看待这个问题;反而觉着那些照片不失为不错的摄影作品,抓住了那些不苟言笑的政治人物可爱的一瞬间。博得众人一笑和关注,有什么不好吗?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小布什搞笑的瞬间吗?

我还希望能看到一些中国当权人物的类似照片呢,他们太古板了。

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

厦门公交车趣闻

今天在“牛博网”上读到一则来自“豆瓣网”的趣闻。不管故事的真假,情节和描述都很有看头。现经编辑后转贴如下:

转贴:厦门历史上公交车里的最牛☓乘客
来自:到过海边才光荣
时间:2009-06-25 14:50:46

厦门的528公交车,经过松柏站,上来一名男乘客,自称是“自己人,没带钱”,然后就找位子坐下。

司机坚持要他买票,男乘客不理会,说有熟人在公交公司,并掏出手机开始打电话。

车上的乘客开始抱怨了,那名男乘客还是没有掏钱和下车的意思。

僵持了五六分钟,司机做了三个动作:“熄火、下车、抽烟”。一气呵成!

在乘客的抱怨声中,“杀”出一位大姐。

大姐冲上前,坐上驾驶室,也是一气呵成:“点火、关门、起步”。

载着一车乘客的528路,一路前行。

没买票的男乘客在车上惊慌失措;司机在车下,手上夹着烟,目瞪口呆地看着公交车开走了。

大姐一口气开了两站没停,到了她自己要下的站,大姐“熄火、开门、下车”。

那个不肯买车票的男乘客见势不妙也下车了。

约十五分钟后,司机打出租车追来⋯⋯

2009年7月5日星期日

刘晓波到哪里去了?

近日海外媒体一直在报道中国作家刘晓波因倡导《零八宪章》而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正式逮捕一事。其中BBC中文网报道说:“新华社星期三(6月24日)称,刘晓波在星期二经检察机关批准后被逮捕。”

我想既然消息来源是新华社,那么应该在国内官方媒体上有此事的相关报道。搜索了一下最官方的《人民日报》网站,没有相关报道,只在其“舆情频道”下的“中文报刊监测系统”的快照中看到有来自《星岛环球网》和《澳门日报》的相关简报。

难道国内主流媒体从来没有报道过此事?我当然知道刘晓波的言论在国内是被禁的,但是政府既然认为刘有罪并正式逮捕他,那这个消息总应该是公开的吧?让人民群众知道他的过错、罪过以及受到的惩罚,不是更有利于宣传教育吗?

我想了解国内新闻媒体是如何报道刘晓波的,于是决定挑选10家最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进行验证。

如何确定10个国内主流新闻网站呢?为了按照国内标准判定主流新闻网站,我破例用了我认为是“百毒”的百度,通过搜索“国内新闻”列出前10位新闻网站如下:

  1. 新浪网新闻中心(news.sina.com.cn
  2. 中新网(www.chinanews.com.cn
  3. 网易新闻中心(news.163.com
  4. 百度新闻搜索(news.baidu.com
  5. 搜狐新闻(news.sohu.com
  6. 中华网新闻中心(news.china.com
  7.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gb.cri.cn
  8. 腾讯新闻中心(news.qq.com
  9.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www.cctv.com
  10. TOM新闻中心(news.tom.com

上述10个域名范围的应该有9,780,000个中文网页,其中内含关键词“刘晓波”的有387个。由于重名太多,在排除了无关的搜索条目后,确认其中的27条与我们所讨论的作家刘晓波有关。

遗憾的是,这些相关网页没有一个是官方的新闻报道,都是论坛里的帖子,相信其中不少是“五毛党”的作品。

这就奇怪了。抓了人,可以对外口头说说,却对内守口如瓶。政府既然给别人定了罪,却又遮遮掩掩,唯恐给国人留下什么口实。为什么这么心虚呢?!

2009年7月4日星期六

绿坝测试手记(三)

今天重新安装了一遍绿坝,

DNS

1.
Log Time Client IP:Port Destination IP:Port Protocol Agent Request
11:08:18 192.168.166.2:0 203.171.239.94:80 HTTP GET http://203.171.239.94/servermessage/message.htm
11:08:18 192.168.166.2:0 203.171.239.94:80 HTTP GET http://203.171.239.94/servermessage/hjhh.jpg


访问金惠的服务器,接收一个内含以下图像的网页,并将此图像显示在设置程序的首次启动画面中。


1.
Log Type GMT Log Time Client IP:Port Destination IP:Port Protocol
Firewall 4/07/2009 11:08:18 192.168.166.2:1234 206.246.118.250:37 Time(UDP)


绿坝访问了位于美国的"nist1-dc.witime.net"时间服务器,似乎是在同步时间。该时间服务器的IP地址在绿坝的监控进程“XNET2.EXE”中也可以找到。我们稍候会讨论到这个进程。

DNS

3.
Log Time Client IP:Port Destination IP:Port Protocol Agent Status Request
11:08:18 192.168.166.2:0 203.171.239.94:80 HTTP XNET2 200 OK GET http://203.171.239.94/softpatch/vNew.bmp

绿坝的监控进程再次呼叫服务器,调入一个位图格式的图像“vNew.bmp”。奇怪的是,该图像的内容就是其定位地址(URL)的文本,只不过成了位图格式,大小为275x16像素。这似乎是在用此图像文件的存在或大小来判定有无更新文件。这个办法土点儿了。

3.
Log Time Client IP:Port Destination IP:Port Protocol Agent Status Request
11:08:18 192.168.166.2:0 203.171.239.94:80 HTTP XNET2 200 OK GET http://203.171.239.94/countuser.asp?mima=caray12&localip=192.168.166.2&systemversion=WinXP&userinfo=Administrator


注意:绿坝的监控进程开始发送用户数据了!它通过GET方法调用了服务器端的一个过程,并将用户的私网地址、操作系统类型和用户名发送到了金惠。这就是工信部和金惠公司声称的“根本没有收集用户信息”?而且整个发送过程还是明文的,沿途的任何主机都可以随意截获此用户信息。这不仅是言而无信,而且是肆无忌惮。

从这个服务器过程的名字“countuser.asp”看,这似乎是一个对用户信息予以登记和计数的程序。可笑的是,虽然金惠这么随意地处置用户隐私,却很在意自身程序调用的安全性,在上述调用中需要输入密码予以验证。更可笑的事情发生了:这密码居然是嵌在查询串中以明文“mima=caray12”发送,实在匪夷所思。

再插几句。大家注意到了吧?这个查询串中密码的变量名是用汉语拼音拼写的,很亲切吧?这位可爱的程序员不会英文?不会吧,你瞧后面的变量名都是很地道的英文呢,什么“localip”、“systemversion”和“userinfo”啥的。那这反映了什么?这反映的可不仅是这个程序员的素质,而是开发商金惠公司的素质!他们甚至没有一套基本的程序开发命名规范!这对于一个正规的软件开发企业来说简直不可想像。结合我对绿坝软件在架构、用户界面、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的整体了解,我有理由相信金惠是一个水平相当一般的作坊式企业,也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这样的软件质量能通过所谓国家级的权威检测。这种软件被国家认可,实在有辱中国软件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

这样的设计实在土的掉渣儿,根本无法保证用户信息收集的数据完整性,因为我们可以随意手工或用程序送出各种毫无意义信息到金惠的那个运行微软II6的ASP.NET服务器。比如,直接在浏览器上输入地址

http://203.171.239.94/countuser.asp?mima=caray12&localip=192.168.166.2&systemversion=WinXP&userinfo=Administrator

该网址不存在


在用户的浏览器端放置Cookies。


4.
Log Time Client IP:Port Destination IP:Port Protocol Agent Status Request
11:08:18 192.168.166.2:0 203.171.239.94:80 HTTP XNET2 10054 GET http://203.171.239.94/softpatch/kwupdate.dat


"10054 An existing connection was forcibly closed by the remote host."
现有连接被远程主机强迫关闭

2009年6月30日星期二

艾未未破费了!

哈哈!艾未未真是太有一套了!

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实际响应他发起的“七一罢网”行动并调侃当局,老先生竟然出此高招儿!I 服了 U 啊⋯⋯

俺是蹭不了这四顿饭了。也好,替他老人家省省吧。估计到时候去蹭饭的人不会少的,包括那些被派去蹭饭的“皮衣”们。:-)))

在此全文转发老艾的请帖,并遥祝他的罢网派对成功举办吧!

转贴:《欢乐一天 草场地见》(2009年6月30日)

欢乐一天 草场地见。2009年7月1日9:00至2009年7月1日23:30 全天啤酒、聊天。博友饭友,备有礼物。电话:010-84564194 Email:xuesheng512@gmail.com 地址:北京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258号FAKE。

早餐菜单:豆浆,白粥,油条,包子,四种咸菜,煎鸡蛋,火腿,茶蛋,水果盘

午餐菜单:桂花糖藕,乡村木耳,海鲜酸辣汤,酱焖仔鸭,蚝油牛肉,清炒园蔬,扬州炒饭、炒面,时令水果

晚餐菜单:老醋蛰头,巧拌黄瓜,乌鱼蛋汤,烧炖鸡腿,香酥鱼柳,开胃咕咾肉,麻辣豆腐,黑椒牛柳,私家小炒,香菇小棠菜,三丝乌冬面,荷叶炒饭,时令水果

宵夜菜单:蛰皮白菜心,川香豆干,香酥花生米,广式炒河粉,老火白粥,金银馒头,蒜香时蔬,时令水果,四种咸菜

早餐、午餐、晚餐、夜宵:可乐,雪碧,芬达,鲜橙多,酸梅汤,柠檬茶,青岛啤酒,各类酒水。客人在散厅或户外随意活动和用餐,草坪上不得食。

六月的最后一天

在六月的最后一天,我读了梁文道在月初写的一篇文章《我们守护记忆,直到最后一人》。此文原刊于六月四日及五日的香港《明报》,抒怀了作者对于20年前的那场所谓“政治风波”正在被强势淡出国人视野的感慨。

作者在文中写道:

“假如你正确,你怕什么?

⋯⋯,很多内地的朋友惊叹于我们香港人矢志不渝地纪念六四。诚然,我们尽到了见证者的责任,以记忆持久不懈地关爱着我们的同胞。但不用讳言,这只是因为我们享有中国境内独一无二的自由空气。相比之下,内地近月的紧张气氛已经到达风声鹤唳杯弓蛇影的地步了。媒体不能再谈五四运动,因为它会让人想起学运。一家商业机构借着汶川震灾一周年所做的形象广告被人认为是「别有用心」,因为上头有十张人像照片分置两侧,六张在左边,四张在右边。假如你真是对的,又何必忌讳?何必紧张?为什么不把当年「平暴」之后发放的宣传品再发一次?为什么不大张旗鼓地庆祝「平暴」二十周年,告诉我们那「一小撮动乱分子」的真相?现在你却恨不得月历上根本没有六月四日这一天?乘数表上没有6×4这一栏。所以,我很想劝劝那些总是把「客观调查」和「发掘真相」挂在嘴上当托词的人﹕你们说得都很对,六四的确需要「客观调查」,但你们实在用不着跟我们说这番话,因为我们绝对欢迎更多的事实更客观的真相。你们应该去找当权者和他们的盟友,叫他们不要再沉默遮掩,一起出来「大家好好研究吓,各自表达不同的观点」。”


问得好!我特别欣赏这种反证式的评论。中共惯用的“拉大旗作虎皮”在先、“风声鹤唳杯弓蛇影”在后的伎俩实在经不起这些简单逻辑的推敲,完全就是老毛自己说的“纸老虎”。

“道长”你算是说对了,他们真是“恨不得月历上根本没有六月四日这一天”,不光是以后没有,以前也没有。在他们眼里,历史是可以重写的,和中国历代王朝的篡位君主们有着一样的心理。

然而,“纸老虎”总是心虚和恐慌的,也是弱智的。所以他们用愚民政策来扰乱视听,用强词夺理来应付百姓,用围追堵截来封锁网络,用高压强权来维护尊严。可惜结果却总是欲盖弥彰,越抹越黑。

中共向来言行不一,说的和做的完全是两码事儿,这都已成了传统甚至是“传家宝”。他们“睁眼说瞎话”和“闭眼说鬼话”的功力已经修炼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常人根本无法望其象背。“六四”、“绿坝”和“封网”都是本月现成的例子,更不要说那些陈年旧帐了。

当然,中共也有聪明过人之处。他们已经有效地利用“拖”字诀和“搅”字诀让新生代的中国人逐渐忘记了20年前那曾经撼动华夏大地的呐喊、伤痛和血泪,取而代之的是拜金、享乐、自负、迷茫、麻木甚至是无知。即使是那些六四的亲历者,也往往为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所累,看重的是现实而不是理想,关心的是个人得失而不是社会责任。经过这些年的封锁和过滤,1989年对他们来说已经恍如隔世了。

时间是可以换来忘却,而忘却可以抹去甚至重写历史。只要可以维护中共的统治,我想他们做什么、怎么做都是可能的。

文章继续写道:

“除了六四,中国还有太多的禁忌。除了「天安门母亲」,还有四川震灾受难学童的母亲,「毒奶粉」案的母亲,甚至邓玉娇的母亲;她们的声音只能在香港公开而不受阻碍无有顾忌。莫非香港已经成了中国母亲的抉择?大家是否清楚我们香港人在当代中国史上的责任呢?当其它人被迫住口,甚至主动忘却,我们无可奈何但又势所必至地承担起了记忆守护者的角色。因为我们有相对优裕的空间,而且我们关爱。”

一个国家的公民,就为了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得不远走他乡,这正常吗?更有甚者,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了追求自由表达的权利且不受迫害,需要有一个外国身份,通过外国政府来保护自己,这难道不可悲吗?当权者难道不应该为此而反思吗?

的确,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海外的中国人(包括港澳台)看起来更爱国。你总是能听到他们在呐喊,他们有条件这样做,因为他们有自由。也许他们现在的批评多于褒奖,但这是因为他们更了解国情,也更是出于对故土的关心和挂念。为什么他们不如此对待其它国家呢?

总之,关于六四,我始终相信:

六四是不会被有良心的中国人忘记的。
六四是迟早要翻案的,迟早。
即使是在最后一天。


另:关于梁文道的博客 - 通过网络搜索可以发现,梁文道有很多博客网站,包括凤凰博报牛博国际(“闻道夕死可矣”)、新浪博客(“轻描淡写”)和网易博客的“文道非常道”、“有人在管治这个国家吗”等。虽然身在自由的香港,但为了能让身陷囹囵的“粉丝”们及时听到“道长”的声音,梁先生也是不得不“狡兔三窟”且“一稿多投”。实在辛苦!问题是多数“窟”都是借的地儿,想说什么还得看“地主”的脸色行事,而且“地主”们通常会非常“热心”地替“道长”来“打扫卫生”,所以“道长”的大作因为历史原因都毫无规律地散落在多处,想整个全集看来比较难。目前来看,梁文道最能畅所欲言直抒胸意的是他在牛博国际的博客,因为其服务器在管不着的美国,其站长是那个刺头儿的罗永浩。可是,国内看不了啊!

2009年6月29日星期一

绿坝测试手记(二)

在《绿坝测试手记(一)》中俺测试了一下“绿坝-花季护航3.17版本的“色情图像拦截”功能,今天再看看它的“文字拦截”功能。

前天的日志中曾多次出现过字串“lolita”,这是橡树摄影网一组摄影作品的主题名字的一部分。就是因为网页内有到相关帖子的链接和名字,俺当时怎么也看不了橡树人像后期交流论坛的首页。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地简单判定和过滤很让人心烦。通过学习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俺才知道这是一位俄罗斯作家写的恋童癖小说的名字,中文译做《洛丽塔》(Lolita)。看来,这就是被纳入不良关键词的原因了,长见识啊。真不知这黑名单从哪里收集的,听说是没打招呼就从国外的数据库里上赶着“借”的。

要说这绿坝对待不同的不良信息还是有所区别的,并不总是给出那条著名的“此信息不良,将被过滤掉”的提示,然后非常“驴霸”地关掉该进程的所有窗口。前面提到的这些“不良图像”和“不良关键词”都没有让“驴霸”发那么大的脾气,它只是不吱声儿地滤掉那些图片,或者悄悄切断链接让浏览器提示“此页无法显示(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但是,对待某些关键词,那是相当敏感的,如果打开“六四事件”的维基百科条目,它就立马中止程序,想看第二眼都不行。日志中的“文字过滤”分类的就属于这类敏感项目。

更过分的是“dajiyuan”(大纪元)这类超级政治敏感的字串,你只要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这些字符,不用等你输入或粘贴完整的域名,直接就“此信息不良,将被过滤掉”了。在写字板等程序里也是如此。这就苦了自称是“一个文学和企业管理两牺”的商人,他在阿里巴巴博客的倒霉ID是“dajiyuancom”。你就试吧,甭管你是输入还是粘贴,也不管是看他的个人信息还是博客,通通直接“此信息不良,将被过滤掉”!没办法,没商量!就是这么“驴”!

这种粗鲁地终止程序的方法的确让人无法接受,不仅未经提示就关闭程序的所有窗口,更直接导致用户的数据丢失。这不仅反映了该软件开发者在软件质量方面的极度能力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政府对待此类敏感信息的恐慌。这个软件能受到政府部门的如此认可并强行成为首个“国家级”的装机软件,想必已经通过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的认真测试,那么其如此“粗鲁”的行为表现也必然已被这些权威部门所接受。

绿坝支持自定义的关键词过滤,但不支持简体和繁体中文的自动转换。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过滤某个词,你得重复输入该词的简繁两种版本才行。例如,在“系统设置”|“个性参数”|“个人定制”|“自定义关键词”处添加“绿坝”一词,复制该词,随后在IE的地址行粘贴它,系统立即显示“此信息不良,将被过滤掉”后终止IE的运行;然而如果你输入或粘贴繁体的“綠壩”,却啥事儿没有。

在绿坝的产品说明和系统设置中明确列出了该软件应该拦截过滤的内容范围,包括“成人/色情网站”、“暴力游戏”、“同性恋”和“非法活动/毒品”。很显然,“大纪元”和“六四事件”等政治词汇都不属于这些范围,而该软件的开发商和他们的政府后台却都不承认或刻意回避这一点。这并不奇怪,和中共对待民怨极大的网络封锁一样,敢干不敢承认,心虚得很!龌龊得很!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该软件在其系统设置中允许取消对上述四类信息的内容拦截,但用户却无法禁止其对政治词汇的拦截。也就是说,色情内容可以不管,政治内容必须要管。这不是明摆着在说:“只要不威胁我的政权,你们干什么都行”吗?这是个负责任的政府该干的事儿吗?这充分表明中共对于敏感政治词汇的忧虑远远大于色情内容对青少年的侵蚀,也暴露了强行安装该软件的根本目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拦截色情内容的成熟商品软件在市场上已经很多了,Windows Vista/7和Mac OS X等个人操作系统也都内置了父母管理的功能。政府如果仅仅出于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考虑,完全可以制订标准并要求所有新PC必须绑定此类软件,而不是强行指定一个品牌和一个特定的产品。从商业角度来讲,这不是政府行为导致的垄断吗?微软靠自己的实力形成垄断不行,你政府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导致垄断就可以?!

总结一下,“绿坝-花季护航”软件的“文字拦截”功能与该产品声称的功能不符,不仅强行过滤政治性词汇,且过滤方法简单、粗暴并导致用户数据丢失,准确率和易用性均较差,但这恰恰暴露了政府部门不可告人的目的。

2009年6月28日星期日

丢人的国家统计数据

今天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国家统计数据以统计局为准 避免不同部门"打架"》,内容来自官方背景的“中国新闻网”,由新华社记者隋笑飞、张宗堂报道。许多其它媒体,甭管官方的、非官方的,也对此都有口径完全一致的转载。

中国官方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本来就低,而经这则“正面”新闻一报道却显得更丢人了。好笑的是,身为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掌管司法解释权的全国人大竟然能发布这样一则漏洞百出的新闻。

让我来一段段的解读这则新闻: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修订后的统计法规定,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这不是常识吗,哪个国家不是如此?这还需要人大常委会正儿巴经地修订再表决?这不正说明此前(目前)各自为政,统计数据都是乱弹琴吗?

【200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统计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修订草案中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与国家统计局取得的统计资料有重复、交叉的,应当与国家统计局协商一致后公布。】

这不是明摆着让政府部门可以造假吗?什么叫“协商一致”?说白了不就是有章可循的串通,再一起出来糊弄老百姓吗?就这样的条款竟然还好意思写入《统计法》?就算草案也说不过去吧?我看,这倒充分反映了政府官员们真心造假的心态。

出现了“统计资料有重复、交叉的”问题,不是去考虑如何找出错误的原因进而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而是要求跨部门“协商”,为的是就是“发布”说得过去的数据。这是什么工作思路?!发布这种“协商一致”的虚假数据对社会有意义吗?!完全本末倒置!就这也好意思说得出口?!

【有些常委会委员和地方、部门提出,向社会公布的政府统计资料应当客观、真实,这里规定的“协商一致”含义不清楚。】

向社会公布的政府统计资料应当客观、真实”,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底线原则还需要“有些常委会委员和地方、部门提出”吗?!我已经无话可说了,只感到一阵阵的恶心。

协商一致”含义不清楚吗?我看很清楚,就是串通编造看起来“一致”的假数据,用符合当政者利益的“看起来很美”的故事糊弄老百姓。

【全国人大法律委经同财经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统计局研究认为,为避免出现政府统计机构和政府其他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不一致,影响政府统计数据公信力的情况,建议在修订草案规定的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的基础上,将修订草案中的上述规定修改为: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与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不一致的,不得公布。】

简单地说就是:这四家权威机构经过“研究”后认识到:如果“统计数据不一致”,就会“影响政府统计数据公信力”,所以建议“不一致”的统计数据“不得发布”。也就是说:统计数据不一致的后果是影响政府形象;为了维护政府形象,不能发布不一致的数据;再推导一下就是,单点发布数据就能维护政府形象。

这是赤裸裸的“官本位”逻辑,与国家统计工作的核心价值、目的和初衷完全背道相驰。而最悲哀的是:这恰恰是中国国家统计工作顶头上司的认识。

让我来问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政府需要统计数据?一个国家需要对自身的运行体系予以科学的测量,通过搜集和整理庞大而准确的基础数据才能在宏观上对这个体系有分析和认识,进而指导政府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决策。如果统计数据不准呢?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误导决策并导致国民经济的损失,而不是影响政府形象。

难道那些官僚们不懂这些概念?他们不是不懂,他们就是不这么想。在这种本末倒置的理念的推动下,你还能指望这些官僚们能干点儿正事?他们真能向社会公开那些真实、有效但不“漂亮”的数据吗?纵观中共的历史,他们公布过多少真实的统计数据?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得公布”不一致的统计数据,这又为当政者隐藏事实找到了法律上的依据,并保证了其可操作性。这种数据既然不方便公布,就自然要定个密级后纳入保密范围。这虽然增加了保密信息的管理成本,但总比信息公开后再“按下葫芦起来瓢”地“灭火”来的舒坦。

如此来看,老百姓对于“信息公开”和“透明政府”的愿望在这样的配套措施下似乎只能是愿望了。

【为此,修订后的统计法规定,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我的解读就是:

一、虽然没办法不让各级部门为了邀功争宠而发布自己的“贴金”数据,但除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其它部门的数据发了也是白发,用了也是白用。这是一个各级政府的免责条款。

二、虽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协商一致”的,但并不意味着各部门的数据已经更正,也不意味着以后会正确。官方发布的数据是“驴屎蛋子外面光”。这是一个老百姓心知肚明的秘密。

说到底,统计数据对于中共来说就是伪造历史的素材而已,本质上没有什么其它作用了。

2009年6月27日星期六

绿坝测试手记(一)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号召,俺赶紧下载了“绿坝-花季护航”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官方最新版本v3.17。每天冲浪都有“护航”的,岂不快哉?身在海外,还能时刻感受政府的“关怀”,心里倍感“亲切”。

据说这个软件是咱们中国政府“使用中央财政资金”,花几千万元“买断”了“一年使用权及相关服务,供全社会免费使用”的。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俺分析这里说的“全社会”可不仅覆盖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应该是全世界的范围,因为该软件在海外也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嘛!再因为软件是中文的,所以是特别服务于全体华人社会的。可见咱们的政府多么有“魄力”,多么“大手笔”,多么有“全球观”!

今天检查了一下日志,发现内有很多“不良图像”的记录,这才意识到为啥下午访问橡树网站时某些贴图没有显示出来,原来是为了俺的身心健康被这“绿”霸“滤”掉了,挺“驴”。由于俺自视是个身心健全的人,不怕所谓“不良图像”的侵蚀,所以俺在另一台没有安装绿坝的电脑上逐个打开了这些图像链接。原来如此⋯⋯

让咱们来看看这些被“驴霸”拦截的照片和图片。(注意:以下内容会被绿坝过滤掉,所以您如果已经安装了“驴霸”,那您不光是什么也看不见,而且浏览器还会被此“驴”“踢”死。其实若真如此,估计您也看不到此注意事项,因为您这会儿已经被“踢”死了⋯⋯)


让俺最想不通的是第一张:维基百科上的胡锦涛夫妇的合影,怪不得当时在胡的条目上没看到这张照片。第二张是缅甸现任最高领导人丹瑞,照片来自胡锦涛的维基条目中列出的2009年度“独裁者排行榜”。估计丹瑞被禁和“独裁”有关,否则还能是因为他长得太漂亮?没看出来啊!第三、四张也来自维基百科,不知是在哪个条目中引用的。

后面的图像均来自橡树摄影网。最和“不良图像”沾边儿的是其中的三幅单人女孩照片,虽然穿的都是短袖短裤,但也远远算不上暴露啊。其实,俺还曾专门在橡树的模特库转了转,虽然不免有暴露的图片,但只有一个帖子的前两幅被滤掉,其后两幅同样短袖短裙穿着的却没有过滤掉,这是何道理?奇怪的是两幅花卉近景也被视为“不良图像”,莫非是因为没有穿衣服?最可笑的是两个用户图标也被判为不良,分别是动漫造型的酷哥和爬在绿叶上的蜗牛!晕⋯⋯

再来看看昨天的日志,更晕了。“聪明”的绿坝自称可以自动识别、拦截黄色图像,以增强过滤的有效性和实时性”,生性洁癖的俺在安装后立即激活了这项功能。可就是这个“牛烘烘”的旗舰功能生生地把俺天天看的谷歌新闻网站打入黑名单,理由是它煞有介事地连续五次“通过图像分析”发现了“不良图像”。啥“不良图像”呢?瞧,就是这五张指甲图:


俺就纳闷了,真不知这软件的“色情图像拦截”功能是如何工作的。你说这五张新闻图片,哪张能跟内容不健康搭界?五张照片里的人都踏踏实实地穿着衣服,其中三张是男的,一张是女的但也老大不小了,剩下那张看起来是中国代表团穿着“西红柿炒鸡蛋”式的制服在2008奥运会开幕式入场的画面,得有一千人吧?这图片怎么就“不良”了呢?想不通。

总结:本次测试中,绿坝-花季护航软件的“色情图像拦截”功能的成功率为0%,误报率为100%。

相关日志(2009年6月26日-27日)

[2009-06-26 23:48:02]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nt1.ggpht.com/news/tbn/RXB5u3EGmU3UAM/1.jpg
[2009-06-26 23:48:06]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nt0.ggpht.com/news/tbn/xH7ZCzeg-8vRnM/1.jpg
[2009-06-26 23:48:09]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nt0.ggpht.com/news/tbn/KFiwG3yDoOBEoM/6.jpg
[2009-06-26 23:48:10]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nt0.ggpht.com/news/tbn/KGuQC_Gucco4hM/6.jpg
[2009-06-26 23:48:17]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nt1.ggpht.com/news/tbn/3fctw3Xmtakw-M/6.jpg
[2009-06-26 23:48:17] {7.news.google.com.au} 通过图像分析被自动加入黑名单.

[2009-06-27 00:04:01]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7/President_Hu_and_1st_Lady.jpg/180px-President_Hu_and_1st_Lady.jpg
[2009-06-27 00:05:54]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parade.com/dictators/2009/images/dictators-than-shwe.jpg
[2009-06-27 13:50:08]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7/President_Hu_and_1st_Lady.jpg/180px-President_Hu_and_1st_Lady.jpg
[2009-06-27 13:51:46] {6.文字过滤} 中国六四真相》一》一书的说法是,法是,木樨地是伤亡最重的地上方是一辆被烧毁的公共汽车。[89]
[2009-06-27 13:57:44]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7/The_Jury_by_John_Morgan.jpg/150px-The_Jury_by_John_Morgan.jpg
[2009-06-27 13:58:04]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7/MoWestCanadaDay.JPG/120px-MoWestCanadaDay.JPG
[2009-06-27 14:05:33]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7/The_Jury_by_John_Morgan.jpg/150px-The_Jury_by_John_Morgan.jpg
[2009-06-27 14:05:38]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7/MoWestCanadaDay.JPG/120px-MoWestCanadaDay.JPG
[2009-06-27 14:17:59]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2.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90626/59_326932_3437d71366a6f07.jpg
[2009-06-27 16:18:29]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2.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90627/59_399664_9467a66495f121e.jpg
[2009-06-27 16:18:47]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2.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90627/59_399664_5323d78379e570b.jpg
[2009-06-27 16:22:20] {3.发现关键字} {lolita}
[2009-06-27 16:22:42] {3.发现关键字} {lolita}
[2009-06-27 16:23:28] {3.发现关键字} {lolita}
[2009-06-27 16:23:43] {3.发现关键字} {lolita}
[2009-06-27 17:30:42] {3.发现关键字} {lolita}
[2009-06-27 17:35:53]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2.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90413/39_438864_1105d463e10677b.jpg
[2009-06-27 17:36:09]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2.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90413/39_438864_a8ebf909a2e8770.jpg
[2009-06-27 17:36:29]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xiangshu.com/image/face/gg2.gif
[2009-06-27 17:37:14]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2.xiangshu.com/image/upload/197953.jpg
[2009-06-27 17:38:03]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2.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90429/39_443694_9afd24cbb371d68.jpg
[2009-06-27 17:38:15] {4.发现不良图像} http://www2.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90429/39_443694_8f7c951cb02a6f3.jpg

2009年6月26日星期五

谷歌死 百毒生

昨天,在朝鲜战争爆发59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再一次发起了对美帝国主义的全面围剿:将出身美国的全球搜索引擎老大“谷歌”封堵在中国大陆以外。

这次封堵的手法很传统,但范围很全面。和2002年2006年的卑劣手段类似,这次依然通过红色防火墙进行域名劫持,将谷歌的英文搜索门户解析到错误的地址,导致其搜索服务无法访问。由于谷歌电子邮件服务的域名亦遭劫持,其网页、POPIMAP等邮件服务均被一网打尽。有国内用户反映,谷歌的其它相关服务(照片文档等)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由于谷歌电子邮件服务的易用性和安全性,其在国内拥有众多用户。对国内最终用户来说,其安全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服务器在境外,不受中国法律的控制;全程通信加密,政府无法直接破译所传输的邮件信息。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谷歌的邮件服务才成为独裁政府的眼中钉和肉中刺,进而成为这次封堵的重点打击对象。

截止昨晚11时许,相关服务逐步得到恢复。这有理由让人相信,这次封堵至少有两个目的:一是给谷歌点儿颜色看看,算是警告;二是测试此类全面封堵的效果,算是演习。

同以往的流氓行径一样,这次依然没有任何事先通告,也没有任何“有关单位”对此负责(谷歌自然也就投诉无门),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在全国(中国大陆)范围内随意截杀、愚弄一家企业和众多网民。如果说强行安装“绿坝”是一种赤裸裸的黑社会玩法,那至少还算敢做敢当;而昨天这种玩法,做了还不敢承认,可以说是无赖到连个正牌的流氓都不配。

所以,今天我把MSN的个人留言改为:“网络封不尽 春风吹又生 - 红墙堵 绿坝截 谷歌死 百毒生 一片狼藉”。

当一个国家机器耍流氓时,你还能说什么呢?!

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

朝鲜战争爆发纪念日

今天是朝鲜战争爆发五十九周年纪念日。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突然越过北纬三十八度军事分界线,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悍然入侵韩国,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事后声称曾遭到韩国武装侵犯,乃以自卫为由向韩国发动入侵。但是,史学界经过战后多年的审慎论证,特别是依据前苏联的解密档案,已对北朝鲜挑起战事的事实形成共识。

虽然中国政府自始即支持北朝鲜政权,虽然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的感召下15万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捐躯于朝鲜战场,38万“最可爱的人”血撒异国他乡,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不容篡改的:是以金日成为首的北朝鲜挑起了这场战争。

这场噩梦般的毫无意义的战争让世界上24个国家身陷其中,伤亡总数达400万人,其中200万是无辜的朝鲜平民。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从技术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然而,直到今天,中国的教科书、中国的官方媒体还在歪曲历史。昨天,中华网(China.com)发表了一篇介绍朝鲜战争爆发的文章,用的依然是59年前金日成企图愚弄世界的说法:“1950年6月25日拂晓,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动突然袭击,北朝鲜人民奋起抵抗,朝鲜战争爆发。”

我们总是对歪曲历史的日本教科书耿耿于怀,可是我们自己呢?

2009年4月30日星期四

印度尼西亚密制香酥鸡腿

前两天的偶然发现:

前两年即兴蒙制的红烧鸡腿竟然被编入“印度尼西亚密制香酥鸡腿”!不仅把口味从中国北方改成了印度尼西亚中爪哇风味,还摇身一变成了主餐,还竟然号称是满世界地从大厨们那里淘换来的密制配方,连菜谱都像模像样地整了出来……(注:那可不是俺蒙的菜谱)


Secret Recipes of Indonesian Food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ecrets Indonesian cooking is Ayam Kremes,
crisp fried chicken Central Java Style."

真不知是俺乱蒙对了,还是那帮家伙走眼了。不过啊,这至少证明俺拍的照片是非常诱人的,呵呵。:-)))

看来啊,这美国大厨笔记Notecook)网站的菜谱不太靠谱儿。:-)))

2009年4月27日星期一

钱学森论粮食亩产量

“昨日重现”网站的“历史图片”栏目收录了很多中国文革期间的照片,我注意到其中有一张是钱学森曾经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小论文——“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来源:昨日重现 >> 历史图片 >> 现代中国 >> 探索时期 >> 大跃进宣传画

据说就是这篇文章让毛泽东自称找到了“亩产万吨粮”之类屁话的理论根据。

钱学森是中国大陆功勋级的大科学家……

2009年4月26日星期日

评《非诚勿扰》的摄影

总是“流行尾”的俺直到今天才看了去年的冯氏大片《非诚勿扰》。这片子,一句话:摄影太牛了!

片子的内容的确没啥可多聊的,一看就是老冯家的:那故事,那人物,还有那语言。虽然一些对白和情节设计得很经典,但远远比不上其风光摄影来的精彩。

电影中的风光镜头太震撼了:气势壮观、美伦美奂、如诗如画、意境悠远。杭州的迷人被表现得颇为细腻和蒙胧,北海道的全景画面则是相当大气和艳丽,连一带而过的海口也场面恢弘、浮云缭绕。耳目一新的视角和层次多变的光线让人心旷神怡,专业的2.39:1屏幕比例更赋予画面超强的表现力。我几乎因此忘记片子讲了什么,只记得那些养眼的山林、田野、天涯和长路,还有那靡丽的朝阳、壮丽的艳阳和绚丽的夕阳。

冯小刚几年前的作品《天下无贼》中的高原场面曾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分壮观。但这次的风光镜头更上一层楼,不仅更为壮阔,也更富有意境。


赞一个!

不过,试着搜索其摄影师"李大海"和"陈祝祥"的名字,却啥也没找到。奇怪!(不奇怪的是点击刚才的搜索可以看到本贴目前位居搜索榜首,呵呵。)该片数字中间片(DI)的调色师Ntana Key的详细资料也不多,但可以知道这是位好莱坞圈内的高手,不少大片的数字胶片他都有参与。

另外,这日本的北海道如果夏天不冷的话,真该考虑去一趟!

2009年4月20日星期一

金正日官方笑话集

今天查看了“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指挥官、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敬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维基百科条目。从该条目的“外部链接”处可以跳到中朝网的一个栏目:故事集《伟人—金正日》,全是肉麻讴歌金正日的故事,可以视为北朝鲜的官方金正日笑话集,看后令人狂笑不已。

此官方笑话集由李一馥、尹相铉编著,朝鲜外文出版社分别于1989年和1995年发行中文版。

现摘抄三则的段落如下:

创世界新纪录》:小金干嘛不自己去横扫奥运射击金牌?

……金正日同志就笑笑说,“那好,我也来打一枪试试。”便把比赛用手枪接在手里装好子弹,向靶台走去。过了几秒钟,枪声连连响了几下。接着爆发了欢呼声。名不虚传,他确实是神枪手,粒粒子弹部打穿了靶心。可是,金正日同志还觉得不大称心如意,他环视选手们说,拿枪声大的枪来打几枪,才够意思。说着便叫随员把自己用的匣子枪拿来。过一会儿,他从随员递过来的枪套拔出匣子枪,默默地瞧着乌亮的枪身,感怀深切地说:“这是主席在抗日武装斗争时期用过的两支匣子枪中的一支。”他的话音虽不大,却以千钧之重扣动了选手们的心。他举起匣子枪瞄准。啪,啪,啪!清脆的枪声又响起来。弹无虚发,粒粒打穿了靶心。他变动射距,又打了几枪,真是百发百中,都打中了靶。

熟悉鸡的生态》:小金是鸡托生的?

……金正日同志接着强调说:“如果给鸡窝开电灯,供给饲料,那鸡就不会一到傍晚就上架,而会继续吃食。那么,就能加快鸡的肥育过程。这种工作并不费工,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干部们听了他的话,不禁钦佩。这是连专家也没想到的问题。……干部向他说,这是用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送来的鸡蛋孵出的第一批肉鸡,取名叫“万寿鸡”。……他久久望着鸡窝,对一只鸡细心观察,突然问道:“那只也是肉鸡吗?就是那只啄食特别急躁的鸡。”……金正日同志对鸡的生活习性那么清楚,在那么多鸡的鸡群里一眼看出一只不同种类的鸡,使他们惊叹不已。

他引来的阳光》:诸葛亮借东风,金正日借阳光?

……早晨10点正!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登上广场主席台的那一刻,天空突然放晴,阳光灿烂夺目。全国各地都在下雨,唯独平壤上空放晴。真是奇迹!

没有先例的病历表》:小金往死里整人的高招儿?

……医生们填写的一份病历表上写着:
姓名:金七星
病名:健康。正常体质。
既往病史:没有闹过任何病。
处方:人参注射药、鹿茸注射药,每天各一个安瓿,疗程为30天。
没有病,很健康,但因在有害的环境中工作了几天,所以用了金正日同志赠送的人参注射药和鹿茸注射药。

俺相信这个叫“金七星”的哥们儿一个疗程后一准儿改名,叫“金n星”啥的。你想啊,这好吧好的30瓶人参鹿茸打进去,不整他个七窍流血,也得满眼冒金星,七星是肯定不够他数的了…… :-))))

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

俺的摄影技巧

今天偶然看到网上有人总结的打油诗,基本反映了俺的摄影技巧。转发一下与君共勉,并附“虚化基本靠抖”的一个实例。:-)))

变焦基本靠走;
对焦基本靠扭;
遮光基本靠手;
虚化基本靠抖;
测光基本靠瞅;
防抖基本靠肘;
除尘基本靠口;
好片基本没有。



挎“为人民服务”书包的女孩
相机:Canon IXUS 50 光圈:F/2.8 快门:1/6秒 焦距:5.8mm 时间:2009年4月11日18:26分
(摄于悉尼城区利物浦和皮特街的十字路口,图片经拉伸和锐化处理)

2009年4月5日星期日

毛泽东和基辛格

今天从一本英国的历史杂志中读到这样一段故事:

前沿-历史还原-毛和基辛格〖译自《今日历史》2008年4月期第3页History Today - Vol 58 (4) April 2008, Page 3, Frontline/History as it happens/Mao and Kissinger)

“根据新近发表的亨利•基辛格的谈话记录,毛泽东在1973年曾提出送一千万中国妇女去美国。详细记录这次北京会谈的文件已经被美国政府公开。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和这位中国领导人曾谈及贸易、苏联和台湾问题,但是毛总是把话题转回到女人问题。虽然他的言论可能只是开个玩笑,但毛承认他的国家生了太多的人。他还论证说,如果苏联入侵,女人不会有什么用处;但他也被一名随从提醒,这样的言论如发表会惹来麻烦。毛后来向一名女译员致歉,这些谈话也在官方记录中被删掉。”

一千万,这大概是目前澳洲人口的一半啊。要是当年这一千万中国“半边天”到了澳洲,估计现在澳洲的华裔后代会比成灾的兔子还多。那也许今天就没有陆克文什么事儿了,没准儿是个黄皮肤的女兔子当总理。那她一定特亲中国,甭说卖矿厂给中国了,直接送矿厂都说不定呢,哈哈。

毛主席,英明哪!:-)))))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

老电影三部

这两天又看了三部老电影:《望乡》、《一江春水向东流》、《砂器》,都是很不错的片子。

望乡

该片是曾经在八十年代轰动国内的日本七十年代的影片。饰演片中女记者的栗原小卷也因此一时风靡大江南北,她也或多或少因此成了热中中日友好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在片中的形象的确清新脱俗,就算今天看也是如此。没想到的是,今天的栗原小卷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与片中的形象有些差距。饰演阿崎婆的田中绢代也是日本一代杰出演员,《望乡》是其顶峰之作也是最后的杰作,并获得197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之最佳女演员称号。据说田中绢代当时已经是“日本钻石级”人物,“把东京的五星级饭店帝国大厦当家住,却为了演好阿崎婆不惜作践自己,把身体和生活状况都弄得跟当年的这个做过妓女的老太婆一样凄惨”,由于“太过投入,以致拍完后身心俱疲,不久就告别人世”

《一江春水向东流》

(待续)

砂器

该片是1974年根据同名的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改编的电影,1980年由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根据维基百科的相关条目,松本清张的这部小说先后四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看来是一部在日本广受欢迎的作品。我所看的是最早的一部,由上译配音的版本。

我注意到这部电影所反映的七十年代日本的一些细节:

1、那时日本的普通客车车厢和国内的没有太大区别,也比较简陋:硬座、直背、小桌。多数乘客自带饭菜,去餐车吃属于有些奢侈。餐车的布局也很类似:四人餐桌敷白布、木靠背折叠椅、服务员点餐送餐,甚至连餐桌内侧的插花都似一个模子扣出来的。

2、相比之下,理惠子撒布片的中央线客车要高档一些,和后来国内的软座很相似:双人软座带扶手、斜靠背。不过,说到撒布片这个情节,感觉设计得比较生硬。怎么能这么凑巧?撒布片时正好被个好事的作家看到,还为此煽情地写了篇《紙吹雪の女》投稿,还正巧有一个特合适的专栏《旅の特集・中央線》可立即发表,又这么巧地被此案的探员之一吉村读到,巧上加巧的是这作家随后又有“偶然的机会”在银座红灯区遇到这位女招待,所以吉村可以轻松登门求证。松本清张是不是写到这儿时才尽思竭了?

3、吉村打电话到报社求证撒布片之事时,用的是老式的脉冲转盘电话,却只拨了一个号就通了!难道警视厅与报社间有专线?就算有快拨号,最多九个快拨号里能有一个给这家报社?奇怪。

4、日本东京有一个“国立国语研究所”,内设有一个“地方方言研究室”,专门研究日本各地方言的分布、差别和使用,并有绘制、发布相应的统计地图册。这是一类很有意义的研究。一个国家应该对自己的各类语言的使用有着相当的了解,这样才能洞悉本族文化的根和脉。方言是文化的嘴。影片中提到他们竟然有方言音韵的地理分布图,而拜访国语研究所的今西探员就是据此找到了那个不在东北却有东北腔的龟嵩郡,进而终于把调查引入正轨。我搜索了一下,估计中国类似的机构应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他们的研究课题有《中国语言地图集》和“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但网上公布的统计资料只有普通话的使用情况。《中国语言地图集》居然还是和澳洲合作编纂的,从此处可以下载到此书相关的地图。

5、今西探员离开国立国语研究所后去街上专门买了出云地区的地图,最终找到了被害人三木曾长期工作的龟嵩郡。那些地图都是等高线地图。在街头小店就能买到如此精度的等高线地图,这在国内即使是现在也不太容易吧?

另外,今天还修订了该小说的维基百科中文条目。具体修订内容见此。原故事梗概写得有些罗嗦。

这三部老电影都出自上海。《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在上海拍摄的上海故事,也是在上海首映的,是中国电影颇具代表性的一部早期作品;而两部日本电影都是由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并在国内发行的版本。论起中文配音,我感觉《望乡》的水平要比《砂器》要高许多,虽然他们出自同一班人马。

2009年4月2日星期四

趣闻三则

上译这么赶新潮 - 好莱坞影片狂喷中国流行语 "不差钱"笑翻观众
http://www.chinanews.com.cn/yl/kong/news/2009/04-01/1628419.shtml

小偷这么有脾气 - 贼进屋以为是儿晚归 小偷挨训斥回嘴现原形
http://www.chinanews.com.cn/life/news/2009/04-01/1627804.shtml

女王这么好糊弄 - 奥巴马会伊丽莎白二世赠iPod 女王爱不释手
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rw/news/2009/04-02/1629269.shtml

2009年2月23日星期一

俺的“二十三点用车体会”

看过朋友转发的《二十三点用车体会〖原出处不详〗,一对一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了写俺的“二十三点用车体会”。见如下黑体字:

> 1、刚拿到本时,什么都想开开,连拖拉机也没放过;现在是能不开就不开,觉得自己车还是最好开的。

那是因为自己的车最熟悉。

> 2、正式开车前一个月,觉得五档没有什么用(开不快),拿本五个月,觉得一档没什么用(自我感觉用二档起步技术好),现在觉得一档到五档都很管用。

没感觉,俺只用两档:前进和后退。

> 3、开车一年时,觉得自己车技非常了得,什么车都敢超,什么车都不让,路就是我家的;三年后,几乎天天跑长途,看多了各种事故,知道了什么巧事都有可能发生,车速也放慢了不少;现在知道了市区里公交和出租就是爷,高速上卡车也是爷,哪里都得让着他们。

俺相信:宁让一分,不抢一秒。

> 4、开熟了以后,觉得黄灯亮了就是用来抢的;后来觉得黄灯是用来停的;现在过绿灯都要带脚刹,让一让那些抢黄灯和闯红灯的。

看情况:车速快,闯黄灯;车速慢,等黄灯。

> 5、刚开到车,就觉得自行车,MOTO车和行人真让人心烦;现在经常骑骑车,走走路,发现汽车才是最不讲道理的东西。

通常不开车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地方停车或避免过桥费。

> 6、从前觉得有事就得急刹车,那车胎的尖叫专门用来警告不遵守规则的人;现在知道,能让就要让,汽车不是想停哪就停哪的,后面的车也不是你能停他也能停的住的。

不提倡刹车,提倡自然停。

> 7、从前给人并道时,还要向前挤一把;现在只要有个迸进来了,就让一把,心里琢磨着此人是不是急着去医院。

以不阻塞交通为前提,能让就让。

> 8、从前觉得在车流中窜行,能抢到不少时间;现在发线只要选的路好,并不比那些开F1的人慢到哪里去。

能不换线就不换线,要换线就提前换好。

> 9、从前觉得在人流中穿行,是车技的象征;现在知道,人的价值,是无法用钱衡量的。

从来没玩过“穿行”。

> 10、从前高速公路开车时觉得140比100公里快很多;现在知道到达时只比开160的慢那么半个小时,而且不用到了地头到处找厕所。

只按规定时速行驶,用“巡航”。

> 11、从前觉得偶尔违章没有多大关系;现在知道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只是在于次数的不同,运气的好坏没有多少因素。

相信所有的规定都是基于教训制订的,所以一概遵守。

> 12、从前发生事故总想暴打对方一顿;现在被人追了尾都想私了算了,吃点亏总比天天跑大队和保险公司来的实惠。

履行一切法律手续,收集一切证据,让索赔达到最大化。

> 13、从前被无聊的人士骂一句,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现在最多也只是伸出一根手指告诉他天堂的方向。

同意,并懒得告诉他们天堂在哪里。

> 14、从前觉得别人乱开车就想教育对方一下;现在反而觉得教育自己不能像他一样才是最管用的。

同意。

> 15、从前觉得车停哪里都一样;现在停车要看看边上是什么车,后面是什么车,能不能与他们保持安全的距离,保安室和摄像机能不能看到车……,反正想的挺多的。

不在新手的车附近停车(澳洲的新司机须在车辆前后挂标识,所以很容易区分菜鸟)。

> 16、从前后面向外头向内,现在后备箱顶着墙,能有多后就多后,小偷就没有光顾过后备箱。

好主意。

> 17、从前停车顶着前车停;现在停好车都要向后多倒个半米,哪怕后面再停个车顶上来,自己也能出的去。

俺也是。

> 18、从前停车总是要把后视镜给收起来;现在能不收就不收,因为它可以帮别人远离你的车,就算坏了也比做漆来的实惠。

不懂。

> 19、从前修车听师傅的;现在师傅叫我:师傅,您看这东西换不换?

没到这个水平,但知道DIY比挨宰便宜得多。

> 20、从前保养,觉得常换的机油好坏都一样;现在知道,换好机油省油省时间还省钱,而且配件都要原厂的或品牌的。

还要考虑年份。老车和新车用的机油是不同的。

> 21、从前觉得开BEN Z,BMW是很爽;前两天在乡农机站修车时偷偷的笑----还好我买的是xx的。

没开过奔驰。座奔驰也没觉出好来。

> 22、从前觉得10升油耗只比九升多二块钱(五年前);现在知道了,一万公里可以省四五百元,一年可以省个养路费。

能省总比不省好,但没算过这么细。

> 23、从前觉得保险保的越全越好;现在只买三责和车损,加上小心驾驶,但三责买的很高,最少二十万起。

俺是二手车,只买了三责。三责最高单起事故可以赔偿2000万澳元。

2009年2月14日星期六

电影《东京审判》勘误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东京审判》DVD。这是由上海电影集团于2006年拍摄的一部电影,反映了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28名战犯的艰难审判过程。这是中国人拍摄的《东京审判》;日本人也曾于1983年拍摄过一部同名的电影。

这部电影拍得不错,挺有看头。但是,我在看电影时就发现或感觉到了一些错误,随后上网搜索有关资料予以验证,果然有些不实之处。作为历史大片,出现这样的错误,不太应该。

一、出任日方辩护团副团长、东条英机主辩护人是“清濑一郎 (Ichiro Kiyose)”,而不是“广濑一郎”。

二、作证指认东条英机等要犯发动侵华战争的田中隆吉是日本“陆军少将”,而不是“陆军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of Japanese Army)”;曾任“陆军兵务局兵务课长”,而不是“兵务局局长(Former Head of Japanese Army Internal Affairs Office)”。电影里的他似乎因为作证有功,而被导演官升了一级。

三、片中的主检察官季南(Joseph Keenan)在辩论“皇姑屯事件”是否应为日本侵华的起始点时,提到“At the time, the Beijing Government was the only Chinese government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当时北京政府是国际社会唯一承认的中国政府)”。这明显是用词错误:应该用“Peking(北平)”而不是“Beijing(北京)”。

四、在东京审判期间,原则上法官和检察官之间是不能接触的。可是电影里的中国大法官梅汝璈和中方首席检察官向哲浚却经常在小酒馆里聚会,毫无顾忌地探讨案情。向哲浚还向梅汝璈透露将会有好戏看(铺垫倪征燠的出场),并让梅一定要挺住。那个所谓《大公报》的记者肖南也常参与他们的聚会,甚至与梅汝璈同车前往。这显然都是不合常理的。

五、根据当时的庭审照片,美国的大法官希金斯(John P. Higgins)是带英美大法官专用的假发出庭的。电影中的他不是这样的,自始至终没有佩戴假发,即使是在第一次开庭等最正式的场合也是如此。另外,那位扮演希金斯的演员估计不是专业演员,此人在宣布法官团裁定时表现得过于紧张和疑惑,根本不像个训练有素的法官。

六、东京审判期间,于1946年7月由克莱墨尔将军(Major-General Cramer)替换了希金斯出任美国大法官。根据历史照片,此人着军装出席庭审。可是电影中的美国大法官自始至终都由同一个人扮演,虽然在庭审初期这位演员着西装,而在最后死刑表决时穿的是军装。

七、开庭彩排前,中国大法官梅汝璈因不满庭长韦伯(Sir William Webb)对于座次的安排而离席,彩排拖延导致众记者在法庭大厅等候。然而,电影中表现此时法庭现场的全景画面却清楚地显示中国国旗已经摆放在适当的位置(澳洲居中,美国和中国分立其两侧)。如果当时真是如此的话,梅汝璈还争的什么劲?

八、每次开庭,当各国法官团集体出庭的时候,会有工作人员高声喊“全体起立”,并等法官坐好后再高喊“全体就坐”。相应的法庭用语应该是“All persons stand up”和“All persons be seated”,而不是电影中的“Please stand up”和“Please sit down”。详情参见《高文彬:我所经历的东京大审判

九、记者

十、宪兵的装束与历史照片有所不符。比如:宪兵的领章形状不对;宪兵的头盔不应该有系带;左臂的MP袖标也没有那么大;不是所有带头盔的宪兵都斜挎着一条白色的背带,像是当今保安的一套行头。

十一、片中中国代表团的汽车牌照不符合当时在日占领军所用车辆的牌照规则,只有四个数字,而没有额外的区划或占领军标识。当时的日本车辆牌照样式参见《日本和冲绳的汽车牌照》。

另外,也许有点儿鸡蛋里挑骨头:梅汝璈本是江西南昌人,却因香港演员刘松仁成了一口的粤式英语,尤其是他的“Everything”和“Immediately”发音更为典型;而来自江苏吴江的倪征燠的英语就算有口音也应该是江南口音,却被英达演绎了成了一口的北方中式英语,比较难听。

2009年2月9日星期一

元宵节快乐

Poster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和家人通过话,迎着淅沥的小雨,去中国城买元宵。零售店铺都关门了,看来都已经拎着元宵颠儿了啊。

找到德信街(Dixon St)的一家饭馆,用普通话问:可有元宵卖?第一个中年店员似乎没听懂,介绍给第二位年长的;年长的店员认真听了半天,似乎还有些二乎,很负责地转给第三位年轻的;在我解释今天是元宵节后,这小伙儿恍然大悟道:哦!您说的是汤圆啊!随后一路传声进去:“@#$%^&*()?!⋯⋯”(对不起,还是没记住他们的粤语发音)

我有点晕,顿了一下后也恍然跟了一声过去:“要生的!我带走⋯⋯”。

没多久,两盒元宵打包完毕:十元两盒24个,芝麻花生各一种。

回家⋯⋯,开下⋯⋯,开吃⋯⋯

元宵节快乐!

2009年2月8日星期日

在那地球最热的地方

这个周末(2009年2月7日),向来以气候适宜而闻名于世的悉尼陡然成了世界上最热的城市。二月份热浪席卷大半个澳洲,新南威尔士州(新州)也不能幸免,并以摄氏47度而有幸成为当日世界上最酷热的地方。酷啊,酷热的酷!!


周五(2月6日)的澳洲《每日电讯》头版以醒目的标题和硕大的数字震撼了那些舒坦惯了的悉尼人的脆弱神经:“47度 地球上最热地方”。澳憨们(Aussies)看得几乎要把眼珠拿下来才能稳住那阵提前的躁动,“什么(What)?!”,随后把已经瞪累了的眼珠无神地翻向天花板,泄了气般地自语着“主啊(Jesus)⋯⋯”。其实他们倒不见得是怕热,也许是为那早就安排好的户外运动泡汤而劳神。反正是蔫儿了,呵呵。

具体来说,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中西部山区的艾凡赫(Ivanhoe)是那酷呆47度的地方。据《每日电讯》称,这一温度绝对傲视群雄,世界上其它所谓“热点”根本无法与之媲热:肯尼亚的劳德沃(Loadwar)38度,尼日利亚的奥尼查(Onitsha)34度,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Riyada)29度,以及夏威夷的檀香山(Honolulu)26度。悉尼城区的温度是44度,也热得不俗啊!

要说这艾凡赫可不是头次座上新南威尔士州的“热点”交椅,此前的48年间它曾8次夺冠。不过艾凡赫可算不上“常热将军”,新州西北方向的白崖(White Cliffs)和提普巴瑞(Tibooburra)都曾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分别以14和9次夺标成为该州的“热点”。

那么昨天我干嘛呢?上午看了几处房子,午后在日头最旺的时候我把车停在库克河畔萨顿保护区(Sutton Reserve, Cooks River)的阴凉处,守着一箱冰镇可乐,抱着一摞子关于升温和降息的报纸,睡起了大觉。:-))

傍晚时分,我迎着灿烂的落日醒来。伸懒腰之际将手探出窗外一试,感到间或有一丝清风掠过。

不错嘛!City拍夜景去!

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来澳整三年

时光荏苒。

三年前的今天(2006年2月4日)我首次到达悉尼,开始了我在澳大利亚的崭新生活。护照上的澳洲海关入境章清楚地记录了1095天前的那个时刻,我来到了一个几乎和中国啥都反着来的国度。


三年来经历了很多事情,好玩的、刺激的,走运的、上当的,新鲜的、恶心的,快乐的、伤心的,啥都有。让人告了,又告了人。有些事情连我那些在这里呆了十来年的朋友都没有遇到过。简单地说就是:长了见识,学了本事,自己也慢慢地改变了许多。这三年虽然没有了国内那些虚头八脑的项目和应酬,也不用打着官腔胡说八道,却也真没闲着,倒是忙得我不亦乐乎。转眼之间,三年了!

为了留个念想,今天晚上又特地去了趟悉尼的岩石区,用我的新相机拍下这座美丽城市的今天,也记录下这个对我来说里程碑式的时刻。


澳大利亚 • 悉尼 • 悉尼歌剧院(2009年2月4日20:35分)


澳大利亚 • 悉尼 • 岩石区 • 悉尼港桥(2009年2月4日20:47分)


澳大利亚 • 悉尼 • 岩石区 • 悉尼港桥+悉尼湾(2009年2月4日20:49分)


澳大利亚 • 悉尼 • 岩石区 • 悉尼港桥+北悉尼(2009年2月4日21:17分)


澳大利亚 • 悉尼 • 岩石区 • 悉尼港桥+北悉尼(2009年2月4日21:30分)

三年的旅澳生活,让我越来越喜欢悉尼这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也更适应澳洲的一切。看来我是爱上了澳大利亚了,呵呵。

2009年2月3日星期二

路遇拾荒人

今天回家晚,火车到站时已近子夜,天色漆黑。我两手拎着刚从超市买的皮萨和洗衣粉,出站后沿街向住处走去。但见前方不远处街口的垃圾箱前黑影憧憧。

一个拾荒人。破衣烂衫,蓬头垢面,近看还有些青面獠牙。我见他在垃圾箱里搜集着一个个空瘪的易拉罐,还凑近路灯眯眼看着一瓶还未喝光的瓶装饮料上的标签。

我走过那街口十来步后,想到家里还有一批喝完了的啤酒瓶和可乐罐,就返身走到那拾荒人跟前。

我:“你好,你还要更多的空玻璃瓶和易拉罐吗?”

他:“你好,你说什么?”

我:“我是说,你还想要这种空玻璃瓶和易拉罐吗?我可以给你”,我指着他手里的袋子解释道。

他:“你住在单元楼(Unit)里吗?”

我:“是啊。不过你就在这里等着,不要走,我给你拿过来”。我心想,哪能让“不三不四”的人知道我的住处?

他:“我不需要。我找这些瓶子是因为它们是可回收的(Recyclable)。”

我:“对啊,我那些瓶子就是可回收的,你可以去卖⋯⋯”

他:“我不是为了卖钱。你知道什么是‘可回收’吗?”

我:“我知道啊⋯⋯”,看来他要给我上一课,我赶紧堵住他的话。

他:“这些瓶子不应该被丢在这种垃圾箱里,它们应该被丢到那种‘可回收垃圾箱’里,黄色的那种。”

我:“哦⋯⋯,你⋯⋯”

他:“我呆会儿要把这些瓶子丢到‘可回收垃圾箱’里去”,他示意了一下手中的垃圾袋,“你也应该这样处理你的瓶子(指分类处置到单元楼的不同垃圾箱内)”,他补充道。

我:“哦。你是个大好人啊,呵呵”,我笑着说。

他:“谢谢”,他也笑了。

我:“应该谢谢你”,我由衷地说。

他:“哪里啊。谢谢你”,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我:“呵呵,那就拜拜了”,我向他道别。

他:“拜”,他笑着应道。

我转身往回走,脑子里尽是问号:

“澳大利亚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的觉悟都修炼到这种程度了?”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此地位于大悉尼东部北区(North Shore)〗

“精神文明不需要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需要两手抓了?“

“资本主义都⋯⋯了?”

“社会主义还⋯⋯呢?”

“那什么⋯⋯⋯⋯”

到家了。

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

牛年快乐

今年春节没能回家
在此遥祝爸爸、妈妈、哥哥们、嫂嫂们、孩子们
牛年快乐,健康平安,万事如意!

并恭祝所有华人朋友们
新春快乐,牛年吉祥,心想事成!

印章出处:牛年吉祥

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不成让我来

在此节选转贴艾未未针对胡锦涛1月13日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我很欣赏这种反证式的评论。中共鼓吹的“大道理”实在经不起这些“小问题”的考证,真不知道胡总书记自己读到此文后会做何感想?

坦率地说,中国共产党历来言行不一和“假大空”的作风不仅导致了其绝大多数党员的价值观和人格的分裂,更是国内世风日下的罪魁祸首。老百姓也已经习惯了说一套,做一套,似乎人人都是双重人格。太可怕了!

看看周围的共产党员吧!你们摸着良心讲,你入党是因为真正信仰共产主义吗?如果曾经是,那么你现在还信吗?你台上侃侃而谈“八荣八耻”和“三个代表”,你私下真是这样要求自己吗?你行事的原则是百姓至上,还是政绩至上,甚至领导至上?你是否昧着良心为仕途而阿谀奉承?如果是,你这不是双重人格又是什么?!你真的敢说你不是?!你这样虚伪地活着不累吗?!

让这样的一个组织去“以反腐败新成效取信于民”,的确难以“取信于民”。

我看,艾未未“不成让我来”的“下策”倒是上策。


不成让我来》(艾未未)

读了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我有以下的学习体会。

一。胡总书记应该是生活在中国吧? 如果是,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怎么会这么不了解呢?

二。有着高尚的人生价值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自己内部的腐败,为什么比抗日还要艰难呢?

三。信息的透明,程序的公开,司法的独立是杜绝腐败的必然途径,文章中提都不提,不会是忘记了吧。

四。总书记是党的最高领导,反反复复说的话,怎么就没有人听明白呢。“党要管党”如果管不过来,是不是民可管党呢?党内没人听,党外不执行,如何“取信于民”?纪检监察干部应该具有“坚强党性和良好作风”,党性不管用,是否应该试一试人民性或是其他性。

五。在反腐问题上,是不是可以试一下,不要总是站在党的高度,也可以站在人民的高度看问题,步子迈的大一点,来一个独立的监督体系,这种“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脏活累活,不妨分给人民去做。

六。也是下下策,再要是不行,让我来。

2009年1月2日星期五

重看《铁道游击队》

今天重看了一遍上影1956年版的《铁道游击队》(DVD),一部经典的老片。

几点感受:

一、道具、布景和服饰都比较真实。毕竟电影拍摄时距故事原型的年代也就十来年,参与拍摄的人员大都亲身经历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所以这方面很难让今天的同类电影超越。

二、摄影,尤其是用光很不真实,从今天的角度看很幼稚。

三、剧情的设计和对白有些生硬,明显带着那个时代的色彩。

四、演员的表演五五开。因为距离故事中的时代不远,所以表演有其非常真实的一面,但部分人物(特别的反面人物)的表演过于程式化。有些夸张的表情(如鬼子贪吃的样子)以今天的眼光看像小品。不过,群众演员的表演都似乎很到位。


整体来说,依然是一部耐看的好片子。片中的主题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也魅力依旧。